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一口健康的牙齿,不仅是孩子灿烂笑容的起点,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近日,济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马缨卫强调,儿童口腔健康关系到咀嚼功能、面部发育,甚至未来恒牙的健康。守护孩子的牙齿,是一场需要家长用心参与的“保卫战”,必须从小开始。 为何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牙齿 马缨卫提到,许多家长存在“乳牙迟早要换,坏了没关系”的误区,这是极大的误解。 马缨卫解释到,因为乳牙首先是牙齿健康的基础:健康的乳牙是恒牙萌出的“向导”,它为恒牙预留位置。乳牙过早脱落或龋坏,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颌骨发育异常。 牙齿负责咀嚼食物,是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口。龋齿导致牙痛,会让孩子逃避咀嚼,影响营养吸收和身体发育。 一口黑黑的龋齿可能让孩子被同伴取笑,不敢大笑,从而影响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儿童口腔最常见的敌人: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它并非由‘虫子’引起,而是牙齿在细菌、食物(特别是糖分)和时间共同作用下被逐渐腐蚀的结果。”马缨卫提到,婴幼儿期常见的“奶瓶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牙齿整夜浸泡在奶液中,极易导致门牙大面积龋坏。 如何打赢“牙齿保卫战” 那如何保护好牙齿呢?马缨卫建议,要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清洁行动,从第一颗牙开始。出牙前,可用湿纱布清洁牙龈;萌出第一颗乳牙后,就要开始刷牙,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和婴儿专用软毛牙刷;家长主导刷牙,至少到孩子7—8岁前,家长都必须在孩子自己刷牙后,再亲自帮他们彻底刷一遍,尤其是晚上睡前这次至关重要。 饮食习惯是关键。减少糖分摄入,严格控制糖果、蛋糕、含糖饮料等零食的量和频率,避免糖分在口腔长时间停留;告别不良习惯,切勿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喝完奶后,应喝几口白开水清洁口腔。 定期涂氟与窝沟封闭。涂氟是牙医将氟化物涂抹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层,能有效预防龋齿,是坚固牙齿的“盾牌”。恒磨牙表面有深窄的窝沟,容易藏匿细菌。窝沟封闭是用材料将这些沟壑填平,形成一道保护屏障,是预防恒磨牙龋坏最有效的方法。 定期口腔检查,防患于未然。在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后或一周岁前,就应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之后每3—6个月定期检查一次。这不仅是为了早期发现龋齿,更是让孩子熟悉牙医环境,消除看牙恐惧,将口腔保健变为一种习惯。 “爱护牙齿,是一项送给孩子、能让他们受益终身的健康礼物。从小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定期检查,就能为孩子的牙齿健康打下坚实基础。”马缨卫强调。 农村大众报记者 房孝钰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