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修炼”让分离焦虑退退退

本文转自:海峡导报

三岁“萌新”入园一个月倒计时——

如此“修炼”让分离焦虑退退退

眼下,厦门市秋季幼儿园招生工作已启动。根据市教育局公布的意见,幼儿园招生报名时间为8月10日,但各区都会提前进行网上信息登记,成功登记后8月10日无需再到现场办理。

再过一个月,三岁萌娃就要背上小书包踏入幼儿园。面对孩子首次独自融入集体生活,家长难免焦虑不舍:“在家要喂饭,上幼儿园会自己吃吗?太愁人了!”“我最担心宝宝上厕所不会蹲坑,在家都用坐便。”“有没有让孩子晚一年上幼儿园的?他还那么小,真舍不得……”

请注意,大人的焦虑不安宝宝都感觉得到,请别把这些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帮助宝宝提前做好准备,能有效缓解入园后的“哭天喊地”。

本期《海峡教育》周刊根据湖里幼儿园、西林幼儿园、海沧幼儿园等多位园长、老师的指导,梳理入园准备要点,助力宝宝和家长缓解分离焦虑,更快地融入集体生活。

心理建设描绘幼儿园美好生活

对即将入园的三岁孩子来说,心理上的准备比物质准备更重要。不少孩子因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对家人的依赖,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提前进行心理建设,让孩子对幼儿园心生向往,是顺利入园的第一步。

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孩子描绘幼儿园的美好。比如,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绘本故事,或在早餐时告诉宝宝“幼儿园的早点最好吃”“幼儿园里有好玩的玩具”“老师讲的故事特别有趣”等。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都离家比较近,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门口看看,看看幼儿园里的滑梯、秋千、沙坑、玩具、水池等,告诉孩子“只有表现好的宝贝,才能上幼儿园”。厦门多家幼儿园在开学前都会安排家长带宝宝到园所提前体验幼儿园生活,若有类似体验机会,家长最好不要错过,这有利于减少宝宝初次入园的陌生感。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中模拟幼儿园的场景。比如,家长扮演老师,模仿幼儿园里上课、做游戏、吃点心等环节。在游戏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传递幼儿园的乐趣,比如“现在我们要开始做手工啦,看谁做得最漂亮”“吃点心时间到了,这些小饼干真好吃”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幼儿园的快乐。

培养能力教宝宝吃饭穿衣如厕

入园后,老师无法像家长一样一对一照顾每个孩子,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宝宝在入园前尚未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就容易产生挫败感,影响对幼儿园的适应。因此,家长需提前培养孩子在吃饭、穿衣、如厕等方面的自理能力。

吃饭方面,很多孩子在家习惯被喂食,家长从现在开始就要慢慢让孩子尝试自主进食,可准备适合的餐具。即使孩子吃得慢、弄得满身都是也没关系,从“不会”到“会”本就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记得要提前教会宝宝自己用杯子喝水,而不是吸管。

幼儿园老师建议,家长需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因为幼儿园饭菜定时定量、口味清淡,家长在家要让孩子按时吃饭,少吃零食,避免孩子挑食偏食。

穿衣方面,孩子最好能学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物。家长可先从穿脱鞋子、袜子开始教,这些相对简单。教孩子穿鞋时,告诉他们分清左右脚,可以在鞋子上做个小标记,比如贴上贴纸。衣服应选择宽松、易穿脱的款式。老师们反馈,开学后,动手能力强的孩子自信心明显高于动手能力弱的孩子。

能自主如厕,对幼儿园宝宝来说也很重要。家长可尝试培养孩子规律的如厕时间。部分宝宝都不愿在幼儿园如厕,可能因为害羞,可能因为不会自己擦屁股,也可能因为不习惯幼儿园的蹲坑式厕所。家长可以尝试培养孩子尽量在早晨或晚上如厕,否则孩子憋着容易便秘。若培养不了定时如厕的习惯,也可以进行模拟练习:在平地摆两块砖,它们中间相距一定的距离,家长和孩子比赛蹲下、起立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若暂时学不会,至少要教会孩子在想如厕时及时告诉老师。

调整作息生物钟向幼儿园看齐

幼儿园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包括上课、吃点心、游戏、运动、进餐、午休、放学等。如果孩子在家作息和幼儿园差异较大,入园后容易产生不适应感。

家长最好从现在开始就逐步调整孩子的作息,将孩子的生物钟慢慢向幼儿园看齐。早上7点起床,中午12点半后午睡,晚上8点半上床,讲半个小时绘本故事,9点入睡。

孩子的午睡,也是不少妈妈焦虑的关键点,因为很多孩子在家没有午睡的习惯,或者午睡时间不固定。老师建议,家长要提前帮孩子养成午睡习惯,并将午睡时间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可以每天中午12点后让孩子上床,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比如拉上窗帘、关掉电视、家里保持安静等。一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可以尝试通过讲小故事帮助入睡。

在调整作息的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耐心,不急于求成。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孩子可能几天就能调整过来,有些孩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家长要循序渐进,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同时,制定规律的作息表,让孩子按照作息表生活,形成条件反射。

开学前,幼儿园老师通常会入户家访,家长要尽量把孩子的情况如实告诉老师,如是否内向,口渴了可能不敢跟老师说,是否平时只有妈妈一个人带,比较依赖等,以便入园后老师更有针对性地照护。

适时放手让孩子感受真实集体生活

不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总是舍不得放手,所以每年开学时总有在幼儿园围栏外久久不愿离去或四处托关系要给老师送礼的家长。其实,往长远了想,孩子迟早会明白世界并非围着他一个人转,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毫不吝啬地给予他掌声和夸奖,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容忍他的无理取闹,都能给他无私的爱。他需要学会通过付出获得友情,以及接受他人的不同态度。所以,请家长适时放手,让孩子感受真实的集体生活,这是帮助他们融入幼儿园的重要环节。

一位园长表示,每年她都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家长,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坚强。送孩子入园后不要依依不舍,更不要扭头就走,要告别,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放学后就会准时来接,然后果断离开。一旦家长表现出犹豫和不舍,孩子往往哭得更撕心裂肺。

从现在起,就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提前感受集体生活的氛围,也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带孩子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亲子活动,或让孩子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在互动中,孩子也能逐渐学会分享、合作、遵守规则。如此一来,孩子到了幼儿园,就能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导报记者 梁静/文 杨希/制图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