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案例
家长的困惑:女儿轩轩(化名)12岁了,今年小升初,最近拒绝和我们交流。日常关心被嫌“唠叨”,送水果也被说“别管”,问她在房间干什么也只敷衍说“学习”。作为母亲,面对孩子的“惜字如金”,应该怎么办?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栏目组跟踪
了解这个情况后,我们栏目组邀请到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证心理咨询师黄子航老师,黄老师分别和家长孩子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
●●○
面对面交流
采访家长:她现在小升初了,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锁到房间里面不出来。以前她还会主动和我聊学校的事,但是现在我问什么都不跟我说,有时候还很不耐烦,就说“你不要管我”,有时候看到她在房间里面玩游戏,我也不懂,很担心她有没有和陌生人一起玩游戏,而且上了初中之后压力会很大,我怕她跟不上 。
采访孩子:就是感觉马上上初中了,害怕自己适应不过来,再就是妈妈给的压力有点多。我已经上初中了,但是妈妈还是每天问我各方面的问题,让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小孩。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但是我真的需要一些私人空间。有时候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是我又不想和爸妈争吵,所以我就干脆少和他们说话。
专家建议:在亲子沟通这方面,孩子在这个阶段,会逐渐地从亲子沟通这个模式转化为同伴沟通 ,她们会更倾向于和她的伙伴们表达她现在的想法。在这个阶段,父母作为一个接收者、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去处理孩子的情绪就好了。孩子学会把信息主动地表达给父母,让他们了解到自己在干什么,家长的焦虑也会降低。
圆桌活动
为了帮助更多的家庭,我们栏目组邀请了多位心理学专家和教育专家,开展了一场深入的圆桌对话。专家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实用的建议。
山东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家 于凤杰:
家长要向孩子学习,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为孩子好,首先需要知道孩子有哪些需求。不要家长觉得,而是要孩子觉得。给孩子赋权,相信孩子,与孩子商议新的亲子交往的方式和亲子沟通的范围。但要注意设立界限,明确底线,有限度的自由。
济南泉景中学副校长、专职心理教师 彭婷:
多做饭,少说话。多做饭,做的是饭,给的是爱,代表着给孩子默默的爱,温暖和付出。不是因为我学习好才爱我,不是因为我听话才爱我。只有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内心才会柔软下来,才不会整天跟父母较着劲,对着干。
为你支招
家长
父母可以专门留出时间和孩子共同商议,制定需要遵守的约定。
家长
面对孩子,首先要接纳他们的情绪,多给孩子感受的空间。
家长
将产生矛盾的事分类,不重要的琐事可以放手给孩子自主权。
孩子
明确表达需求,告诉家长自己需要私人空间。
孩子
主动报备,主动和父母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被信任。
/////////////
家长回访
受访家长留言:感谢各位老师的帮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家长,我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成长空间。了解她的烦恼和需求,作为倾听者和帮助者的身份与孩子相处。
发布于: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