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青年相亲现状:女孩年龄大,男孩收入低,倒插门是最后选择?

最近,老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的表姐又一次经历了失败的相亲。

结果和以前一样,她看不上对方,对方也有点不愿意。

她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家里有买卖,自己还是体制内。

但就是这种条件,让她心气高,谁也看不上,总希望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

问题是,能和她条件匹配的男性,人家都找年轻的,嫌她年龄太大

这就是小县城相亲的困境,剩女年纪大,剩男没有钱,互相难以匹配

于是有人给她出了个主意:不妨找个上门女婿吧。

想法不错,可惜也难实现。

小县城相亲百态

近日,有一个相亲直播间在网上流传。

主播是一个专门给小县城的男男女女相亲的人,在他的直播间里,我们看到了这一幕。

一个26岁的男性加入了直播间,他学历虽不高,但收入还可以,也在小县城有房有车,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他认为自己能在相亲中占据优势,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对象。

毕竟他的择偶条件其实不算高,三十以内就可以,最好是未婚,他觉得应该可以找到。

可惜,现实却给他泼了冷水。

连线的第一个女生是一个离异带娃的幼师,这让他大失所望

自己还没结过婚,上来就要给别人带孩子,实在让他接受不了。

他感慨现在怎么都这样了,自己的条件,来的怎么都是这样的女生。

其实,无独有偶,他的情况还不是个例,在这个直播间里的很多人都属于这种情况。

在这个直播间里,男嘉宾大多来自普通行业,学历也以初高中为主,收入一般不能说高,家里也没有什么家底

而形成对比的是,未婚女嘉宾则多是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家里有的还比较有条件

她们的要求就比较高了,最起码得门当户对吧,甚至有的还要要求对方比自己好。

这种情况和要求,就与来参加直播间的男嘉宾的条件形成了鲜明反差。

这个直播间其实就是现在小县城相亲市场的切片。

我们再看看直播间的女嘉宾的问题,也都和这次参加直播的幼师类似。

不是年龄大了,就是有的还离异带娃,这种条件与小县城男生的要求期望相差甚远。

双方于是就陷入了死局,男生嫌弃女生年纪大,女生嫌弃男生条件不好,双方互相看不上,就只能单着

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

小城青年相亲困境的背后,很多社会因素。

首先就是人口因素,县域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

据有些分析指出,这个比例达到123:100,非常夸张,这就使得单身男青年面临比大城市更大的相亲压力

会出现这种男女比例的原因在于小县城的人口流失。

很多男性多流向大城市,尤其是优秀男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有本事的都跑到大城市里讨生活了,留在县城的男性普遍学历低,能力较弱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家里有关系的所谓“县城婆罗门”,也就是在盘根错节的县城体制内关系中的大大小小“家族”

这样的男性靠家里就可以呼风唤雨,他们自然是稀缺资源。

但是,这种男人基本都内部消化了,自然有所谓“门当户对”的小县城“家族联姻”。

这些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县城相亲市场的供需不平衡。

再加上小县城父母对编制的执着要求,择偶范围被大大压缩

让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对象。

此外,小城比较保守的社会风气,稳定的结构,也影响着青年们的择偶观。

他们更看重外在条件而非个人感觉,在他们眼中,相亲更像是一场条件的交易,而非情感的邂逅。

所以,这里就没有什么爱情故事,没有那种痴情女下嫁穷小子的桥段

没有硬条件就是不行,父母都不会答应,这就造成了进一步的困难。

倒插门也是困难重重

回到一开始的例子,面对婚姻困境,有人给那个亲戚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找个倒插门女婿。

具体方案是,可以找个家里条件一般,没什么家产的。

不要求车房彩礼啥的,但是要求男生年龄不能大于她,相貌端正,有上进心,人品正直。

这看似是个好的解决方案,也是小县城婚姻困境的答案,但现实没有想的那么完美

首先就是男方的心理压力,男人毕竟是讲面子的

在古代,成为“赘婿”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今天虽然开放了,但毕竟还是不好听,干这件事,对男人的心理影响很大。

小县城就那么大点地方,谁家的事儿瞒不过三天,一个大男人放弃自家姓氏,住进女方家,走在街上都能感觉到背后的指指点点。

最受不了的是逢年过节,面对今年回他家还是她家的选择

一个“赘婿”往往插不上嘴,只能跟随,长此以往,都冷落了自己的父母,感觉自己简直成了不孝子。

家里的小孩都得跟着女方姓,甚至每次去给自家老人上坟,都会觉得抬不起头,让祖宗蒙羞了。

总而言之,家里的各种事情,大到买房子在哪落户,小到过年回家,只要男方有不同意见,一句:“当初可是你自己要来的”就让男人没了脾气

长此以往,男人连带着自信心都没了,在家说话越来越少,就像个外人。

然后就是女方的问题,比如我那个亲戚表姐就不同意。

人家也是有心气的,也是慕强的,慕强毕竟是女性的天性之一,她也很难接受一个不如自己的丈夫

最后,即便夫妻双方不在意,外界的风言风语也足以影响他们的生活。

真要打破这困境,也得自己想的开,毕竟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街坊邻居看的。

想的开的人多了,风气也就变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