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引领全球新风潮 多国共筑技能成就未来(图)

转自:天津日报

昨天上午,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津开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重要嘉宾齐聚一堂,共商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大家一致认为,深化职业教育合作正赋予全球青年应对变革的关键技能,职业教育已不仅是提升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连接全球合作与文化交流的桥梁。多个国家正加大投入力度,携手中国等合作伙伴,推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南非到2030年力争

每年培养3万名技工

在昨天开幕的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南非高等教育部部长诺布赫莱·恩卡巴内作主旨发言,强调了职业技术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作用。“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对青年教育和技能培养的投入。”诺布赫莱·恩卡巴内说,南非政府将加大对年轻人的教育投资,特别是针对那些既没有就业,也没有接受培训的青年。到2030年,南非力争每年培养3万名技工。

“南非的《国家发展计划》已明确提出,技能发展是国家进步的核心。”诺布赫莱·恩卡巴内说,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包容性强,还具有实践性,能够为学生提供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南非的矿业、农业、制造业及新兴科技行业蕴藏着巨大潜力。通过将职业技术教育与这些领域对接,学生将拥有通向稳定、高薪工作的机会,有效缓解失业问题。

“我们将借鉴中国等成功国家的经验,鼓励学生参与高等院校的关键技能培训,提升职业能力。”她提到,当前,全球对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数字通信等领域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职业技术教育正是培养这一类人才的最佳途径。

从宏观角度来看,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仅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还能推动经济结构多元化,提升本地生产力,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最终推动经济增长。诺布赫莱·恩卡巴内表示,职业技术教育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将增强南非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本报记者 雷风雨

灵活教育方法

发力培养新兴技能人才

“创新不再只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在昨天开幕的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哈萨克斯坦教育部部长别伊谢姆巴耶夫作主旨发言,强调要通过灵活的教育方法培养未来所需的技能,推动社会进步。

别伊谢姆巴耶夫说,到2035年,哈萨克斯坦将把职业学院数量翻倍,为更多年轻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他现场指出,这次会议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能在职业教育领域与世界各国分享最佳实践和知识,推动教育创新。

哈萨克斯坦的职业教育改革致力于解决三大重要课题:创新技术将全面融入教育体系,包括积极采用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创建能力培养中心与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性的技能培训;哈萨克斯坦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通过交流吸收各国的先进经验,提升本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哈萨克斯坦将大力支持弘扬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文化,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

为提升学生的全球竞争力,哈萨克斯坦致力于将国际教育标准融入本国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并与全球职业教育共同体接轨。别伊谢姆巴耶夫现场引用中国古代智慧说:“胜利在于团结与合作。”他表示,国际合作和知识交流是迈向成功的关键,通过全球合力,我们可以打造一个既满足当今需求、又能培养未来领导者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本报记者 雷风雨

超七成中学生

参与职业教育项目

“超过70%的塞尔维亚中学生参与了职业教育项目,这是我们教育系统的重要成就。”在昨天开幕的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塞尔维亚教育部国务秘书亚斯明·霍季奇在主旨发言中强调,职业教育已成为塞尔维亚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斯明·霍季奇介绍,目前塞尔维亚的职业学院提供了超过200种不同的职业教育课程,学制通常为三到四年。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青年和成人提供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在未来就业、继续教育及终身学习方面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在正式教育体系中,塞尔维亚的课程标准严格遵循劳动力市场需求,确保教育与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保持一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学到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培养了具体职业所需的能力。亚斯明·霍季奇说:“通过最终考试或职业成熟考试后,我们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中等职业教育,甚至有机会继续进入高等教育深造。”

塞尔维亚还提供丰富的非正规教育,涵盖多种个人和职业发展项目。这些项目由公共认可的成人教育活动组织者及其他机构实施,如非政府组织、科研与文化中心等,旨在快速应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帮助学员获得高效、实用的技能培训。

本报记者 雷风雨

中澳双方

合作潜力巨大

“澳大利亚和中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在昨天的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开幕式上,澳大利亚技能和培训部部长安德鲁·吉尔斯在主旨发言中表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澳大利亚国家技能战略的关键部分,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

安德鲁·吉尔斯介绍,澳大利亚政府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26亿美元,建设一个支持高薪就业、具有包容性且应对未来劳动力需求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澳大利亚和中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已有近30年的合作,这种合作培养了两国之间坚实的关系。”安德鲁·吉尔斯提到,包括墨尔本理工学院与福建闽江学院自1999年以来的长期合作等项目,双方教育机构在职业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此外,澳大利亚政府支持包括澳大利亚-中国重庆职业教育项目在内的多项联合计划,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在高等职业教育层面,澳大利亚和中国已经成立了超过220家合资企业,展现了两国在这一领域的持久合作。“双方在老年护理、儿童早教、服务业和制造业等多个关键行业的合作潜力巨大,这些合作不仅能够提升两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更将加深彼此的文化纽带与相互理解。”安德鲁·吉尔斯说。

本报记者 雷风雨

打造“终身技能”

创新教育体系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迅速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时代。这些变化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昨天上午,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主旨发言环节中,韩国教育部终身职业教育局局长崔彰益代表韩国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官李周浩发言时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注重“终身技能”的教育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据介绍,为了应对快速的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转型,韩国正在加强培养尖端领域的娴熟技术人员,并与地方社区合作为战略产业人才设计教育培养方案,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

“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强地方社区与技术学院之间的合作,从而紧跟快速发展的高科技行业步伐。同时,我们放宽对大学的政策限制,积极培养相关行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崔彰益说。

“面向未来教育,并非仅仅传授知识。我们将继续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为全球社会作出相关贡献。希望在本次活动中向大家分享的观点可以对各国教育体系产生积极影响,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崔彰益表示。

本报记者 李杨

大力培养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中国轨道交通的“名片”,中国中车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昨天,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永才围绕“创新赋能未来,技能塑造人生”大会主题,与嘉宾共同分享了中车集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实践做法。

“近年来,中车发挥行业企业优势,释放企业实训资源,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拥有一支8.37万人的技术工人队伍,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70%,拥有大国工匠7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0名,全国技术能手136名。”孙永才说。

孙永才介绍,中国中车已牵头成立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产业链上下游50多家企业、9家高等院校、38家职业院校加入,致力打造中国企业产教融合典范,培养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的生产力。

在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中车积极当好文化传译者、人才孵化站、产品推进器、社区好邻居4种角色。目前已有6900多名外籍员工通过职业培训,成为中车国际化的重要力量。“我们将持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建设,就高水平建设好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企业的应有贡献。”孙永才表示。

本报记者 李杨

建设职业教育

“三个校园”

昨天,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企业家身份出席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主旨发言环节,分享了吉利如何发挥产教融合优势,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李书福认为,吉利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品质量可靠,品质、服务受人尊重,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产教融合。

李书福介绍,截至目前,吉利在教育领域投入超过百亿,共建有7所本专科高校,在校生9万余人,打通了从中高职教育到应用型本科教育、再到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职业化人才培养的通道,培养了20余万毕业生,80%进入全国相关行业就职,为汽车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李书福透露,吉利创新建设职业技术教育“三个校园”。“第一是‘跨界校园’,通过院校与企业之间空间、资源、机制的重塑,更好地发展绿色可持续的职业教育;第二是‘跨区校园’,通过产教融合机制和线上教育平台,整合国内外不同区域的校园资源,更好地发展友好亲密的职业教育;第三是通过AI赋能的智能体教育,建立线上智能体与线下实体各自独立且相互支持的‘并行校园’。希望更多企业加入‘三个校园’建设,推动技术领先的科技型职教事业蓬勃发展。”李书福表示。

本报记者 李杨

企校携手

开展创新培训计划

“中国有很多友好、谦虚和聪明的人,中国是如此的多样化和令人印象深刻!”昨天,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主旨发言环节中,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FHM大学)副校长托尔斯滕·费舍尔热情洋溢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与东道国之间的距离。他曾多次来到中国天津及其他城市,目前,主要负责学校中德之间的国际网络交流工作。

据他介绍,FHM大学是德国唯一一所为中小型企业集中教学和开展研究的商学院。因此,研究和教学始终与德国工业对未来专家和管理者的要求联系在一起。目前,约有300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在该校学习。

托尔斯滕·费舍尔说,多年来,FHM大学与中国技术学校、学院开展合作,研究领域涵盖机电一体化、物流和数控等方面。该校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职业和学术培训深度合作,这也是他此行中国的殷切期待。

托尔斯滕·费舍尔认为,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如何将专业经验和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公司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至关重要。“大专院校和大学需要确切地知道公司未来需要什么,企业则必须做好准备,配合和支持这些创新过程,因为它们将率先从新的创新培训计划中受益。”托尔斯滕·费舍尔说。

本报记者 李杨

打造中国

职教师资培养“摇篮”

强教必先强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被誉为“中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摇篮”。“我们为国家培养87000余名工匠之师和工程技术人才,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贡献力量。”昨天,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主旨发言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郑清春如是说。

郑清春介绍,近年来,该校坚持模式创新,路径优化,创建本硕博全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今年还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博士学位“双师型”领军人才和专业带头人。

“我们在工程实践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数字赋能等领域探索创新,助力职教师资培养。构建‘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机制,规划建设专业课程、教材和生产实训项目,扩面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郑清春说,学校作为鲁班工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单位,在亚欧非1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31个EPIP分中心,开展师资培养、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分享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技术装备和教学资源,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公共产品,培训2000余人国际师资,为合作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郑清春向嘉宾倡议,秉持互惠互利理念,深化互学互鉴与合作,共同服务全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杨

下一篇:沣东三小:享采摘之趣 沐收获之美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