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玉京】
一不小心,美国海军意外迎来了史上最强“嘴炮危机”。
近日,日本横须贺港,美国总统特朗普站在“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甲板上,对着数百名水兵挥拳痛斥“福特”号航母的电磁系统:“蒸汽可以用锤子和喷灯修好,电磁系统坏了,得从麻省理工请专家花上亿修理!”他当场宣布,将签署行政令,强令新建航母回归蒸汽弹射器和液压武器升降机,彻底抛弃“愚蠢的电磁玩意儿”。
美国“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 图片来源:美国海军
这一番话如同一枚重磅炸弹,瞬间点燃舆论。“福特”号的电磁弹射(EMALS)和先进武器升降机(AWE)确实问题不断——可靠性低、维护贵,让美国纳税人咬牙切齿。但这些系统已深嵌船体,改回老方案意味着数百亿美元打水漂,航母交付再延误几年,正值美海军舰队青黄不接之际,谁来买单?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特朗普高喊“倒车”的同时,中国“福建”舰已完成上百次电磁弹射试验,歼-35隐身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平稳起降,这标志着中国航母在电磁弹射与固定翼舰载机体系完成“超车”,提前进入实用化阶段。
这并不是特朗普头一回“开炮”了。2017年,他也扬言换掉航母的电磁系统,结果不了了之。如今旧调重弹,能否真的落地?海军、国会与白宫的拉锯战,又将如何展开?
美国“福特”号航母的先进拦阻装置和电磁弹射系统乃是一体化设计,要改电弹,必改拦阻。图片来源:美国海军
“福特”号航母四大顽疾
特朗普此番在横须贺港大动肝火,并非空穴来风。“福特”号称“跨世纪巨舰”,结果却被四大顽疾缠身。这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新系统,一个比一个闹心,让特朗普不吐不快。即便日本女首相高市早苗笑脸迎候,也没能冲淡他对“福特”号的怒气。
第一桩心病,是电磁弹射器(EMALS)和先进拦阻装置(AAG)。
美军原来想得挺美,电磁弹射器用线性感应电机取代蒸汽活塞,理论上能精准调节能量,既减小冲击力保护机体,又能兼容未来无人机。与之配套的先进拦阻装置,则以电磁制动加水涡轮替代传统液压,号称能“回收能量”。
可惜,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美国国防部2024年报告直言,“在2023-2024年首度完整部署期间,福特”号虽然完成了8725次弹射,但系统可靠性“并无显著改善,依旧依赖岸基技术支援”。换句话说,一旦远航,舰上官兵并不能独立解决大部分故障。
更麻烦的是,若真要如特朗普所说改回蒸汽弹射,就得在舰体里重新开辟蒸汽管道和锅炉舱室,整套甲板都要重新布局。据海军内部估算,光这一项就要多花28亿美元、拖上五年工期。懂王特朗普不懂的是,电磁弹射器和先进拦阻装置是一对“连体婴”,两者在“福特级”上是一体化设计,控制软件、电能存储和功率模块紧密耦合。改弹射就得一起换回传统液压拦阻装置,额外再加10-15亿美元。
第二桩心病,是先进武器升降机(AWE)。
“福特”号一共设计了11部先进武器升降机,驱动方式从液压换成直线电机,本意是加快弹药输送、支撑更高出动架次。可实际表现却差强人意:根据美国国防部2024年报告,2023-2024年部署期间虽然完成了11369次运行、运送182.96万磅弹药,但并未达到设计参考任务速率。截至2024年,所有11部已认证,但仍依赖软件更新。要换回液压倒也容易,但输送效率要打七折,这又和福特级“高出动率”的目标背道而驰。海军算过账,改装一艘船至少还得多掏5到8亿美元,再耽误一两年。
双波段雷达用不着特朗普“开炮”了,美军提前认错了,二号舰起改用简化版雷达。图片来源:TWZ
第三桩心病,就是雷达。
“福特”号独享的双波段雷达(DBR),本该整合X波段与S波段,既管远程警戒又管精确制导。结果测试阶段暴露出过热与覆盖死角问题,美国国防部评价其“在持续覆盖需求下表现吃力”。早在2016年,海军就认栽了:从二号舰“肯尼迪”号起,全部放弃双波段雷达,换装成本更低、成熟度更高的企业级空中监视雷达(EASR)。这意味着“福特”号成了唯一一艘背着双波段雷达的孤舟,未来还得单独升级,徒增维护负担。
四大关键系统,三个失灵、一个跟着受罪。福特级原本要展示“跨世代创新”,如今却成了军工界“试验场”。难怪特朗普在甲板上怒气难平,他眼中的“愚蠢电磁玩意儿”,其实正是美国军工衰退的冰山一角。
“福特”号先进武器升降机,非常不靠谱。图片来源:美国海军
美军的“拖”字诀
在美国,总统一句行政令,并不能立刻改动军队的装备路线。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国会拨款和《国家国防授权法案》(NDAA)。也正因此,美军习惯用一套熟练的“拖延术”,来对付总统的突发指令:一方面提交厚厚的技术评估,告诉国会“这样改风险巨大、代价高昂”;另一方面强调就业影响,把造船厂和地方经济绑在一起;再辅以NDAA的条款锁定项目,确保不会轻易被推翻。
这种“拖”字诀,在特朗普任内已被演绎过多次。
第一例,是濒海战斗舰(LCS)。
濒海战斗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昂贵的“废物”,单价约10亿美元,战斗力极其有限,尽管定位有所不同,但打不过出口单价是其三分之一的中国054A护卫舰,也是客观事实。2019年3月,特朗普当众痛斥濒海战斗舰是“灾难”,要求立刻停建。白宫预算办公室甚至通知海军:2020财年不得再编列濒海战斗舰拨款。
可海军随即反击——提交的报告称,如果取消项目,将造成2.5万个岗位流失。国会议员自然不愿冒险,2020年版NDAA不仅追加授权了两艘濒海战斗舰,还明确规定“2030年前不得退役任何一艘濒海战斗舰”。
结果是,到2025年10月,濒海战斗舰总订单达到35艘(“自由”级16艘、“独立”级19艘)。如今它们主要用来扫雷、做反潜训练,早已不再承担高强度作战任务。
第二例,是特朗普的“F-55”奇想。
2025年5月在卡塔尔,他公开表示F-35单发设计“不可靠”,要搞一个“双发版”,并亲自命名为“F-55”。然而,专家一眼就指出:F-35的气动和机身结构就是为单发F135发动机量身定制,改成双发意味着整个机体、飞控、气动都要重来一遍,成本可能直接翻倍。空军根本没启动过相关研究,这个构想从未进入正式程序,最终只停留在特朗普的口头表态。
网友按特朗普意见绘制的“F-55”,飞不起来的东西自然没有造出来的意义。
第三例,是重型破冰船。
2020年6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13959,要求2024年前交付3艘重型破冰船,“击败”中俄夺取南北极的航线。可海岸警卫队的技术评估很快亮相:设计至少36个月、建造要60个月,预算从9.8亿美元一路飙升到12.5亿美元。国会也按部就班,每年只拨3-5亿美元,根本赶不上进度。2024年4月,原承包船厂甚至破产,合同被迫转交给新的企业。最终结果是,首舰交付被推迟到2028年6月。
从濒海战斗舰到F-35的“升级版”,再到重型破冰船,特朗普的“拍板”屡屡遭遇美军的“拖字诀”。这次他高调要废掉电磁弹射和武器升降机,看似来势汹汹,但能否真正落地,还得看海军、国会和造船厂合力演绎的这场美式博弈。
美国空军宣布六代机编号为F-47,一记马屁又准又狠。
先前美国空军六代机拖延多年不决,惹得特朗普龙颜大怒。但是美国空军知趣地将六代机编号从F-22一举跳跃到F-47,致敬特朗普成为第47届总统,特朗普转怒为喜,大赞六代机成为新一轮的“美国之花”。
要我说呀,美国海军不妨照虎画猫,将“福特”号改名为“特朗普”号,舷号从CVN-78改为CVN-47,一分钱不用花,还必有起死回生之奇效,电磁弹射和武器升降机啥也不用改,美国海军赢麻了,特朗普也赢麻了,皆大欢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