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最近有点忙,忙着狡辩!
明明撑不住,但依旧强装镇定,甚至死活不愿说出“我们错了”。
都到这个时候了,荷兰到底在硬撑什么?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
简单来说这个本可以是一场不该发生的危机,荷兰政府这次出手之狠,令人咋舌。他们不仅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与知识产权,还强行撤换中籍CEO,要求任命外籍董事接管运营。
而这种违背“企业所有权与自主经营权”国际准则的行为,背后推手实则来自美国。
文件显示,早在6月,美国商务部官员就曾与荷兰外交部秘密会晤,直接要求安世半导体撤换中国籍CEO,并以此作为不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豁免资格”。

安世半导体系闻泰科技旗下公司
安世半导体源自前飞利浦半导体部门,被中企收购后已成长为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强,产品覆盖全球30%以上汽车品牌。而从车载传感器到动力控制系统,都是车企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此外面对荷兰的错误行为,中国的反制措施快速而精准。商务部迅速调整稀土出口配额,对半导体制造必需的重稀土实施严格管制。
而这一招直接击中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要害,中国掌控着全球85%以上的半导体用重稀土供应。

中方对稀土出口实施严格管制
同时,中国暂停了安世半导体在华70%生产线的运营许可。这一决定立刻引发了全球汽车产业的震动。
而安世半导体全球芯片供应量锐减六成,10月中旬,该企业被迫向宝马、大众、福特等20余家车企发出断供预警。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更是紧急警告,若争议无法在10月底前解决,欧洲汽车产业链将面临至少3个月中断,损失超200亿欧元,10万个就业岗位岌岌可危。

安世半导体向20余家车企发出断供预警
大众汽车采购总监直言芯片库存仅够维持三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已濒临停工。而宝马、奔驰的新能源生产线也因缺芯陷入停滞。
此外远在北美的美国汽车创新联盟同样施压,警告11月起北美工厂将被迫减产。福特甚至威胁追究荷兰政府责任并保留索赔权利。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在广东东莞的核心生产基地承担着全球70%的最终产品出货量,每天能产出2.5亿颗芯片。

安世半导体在每天能产出2.5亿颗芯片
禁令一出,这些芯片全被卡在国内,全球产业链瞬间断档。别说出口国外,国内的厂家也是干着急。
而在全球车企的集体施压下,荷兰政府终于扛不住了。甚至可以说,目前安世半导体事件已上升至中荷两国最高层级磋商。但双方立场鲜明对比。
不过扛不住便是扛不住,荷兰的态度却是耐人寻味了。

媒体报道截图
10月17日,卡雷曼斯公开释放谈判信号,强调安世半导体对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争议。
荷兰的意思很直接,所谓将“确保安世在荷发展”作为谈判前提,但尚未真正承认中企的所有者地位却是让卡雷曼斯钻了空子了。
欲盖弥彰的操作,10月19日卡雷曼斯继续解释,中方认为荷兰与美国联手干预安世半导体事务,但荷方政府此次行动的目的,是为防止安世前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将业务及知识产权转移出欧洲。

中国国旗和荷兰国旗
他同时宣称,中国汽车制造商同样需要安世半导体的芯片,荷中应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明明撑不住,且需要靠借中方才能解决,态度诚恳一些自然是好说,但荷兰却偏偏走傲慢的路子,避重就轻,欲盖弥彰,模糊重点。
卡雷曼斯虽表示愿与中方会谈,却仍狡辩称荷兰“没做错”,甚至反诬中方“混淆事实”。

全球产业链瞬间断档
而中方态度始终明确,欢迎对话,但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另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强调,希望荷方“坚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纠正错误做法”。
荷兰的暧昧态度源于其尴尬处境,一方面,安全上高度依赖北约和美国,另一方面,经济上又受益于对华合作。试图在中美之间走钢丝,结果就是里外不是人。
更直接的压力来自欧洲内部。德国大众、法国标致等汽车巨头纷纷向荷兰施压,要求尽快恢复芯片供应。如此一来,荷兰一下子成了欧洲汽车产业的“罪人”。

中国商务部
这么丢人的事情,在国际社会丢了脸面,荷兰自然是能拖一时便是一时。
实际解决这场危机的关键要素已经十分清晰。荷兰必须正视一个基本事实,便是安世半导体是中资企业合法收购并成功经营的案例,而非所谓的“安全威胁”。荷兰若是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且荷兰的做法不仅损害中荷互信,更动摇了国际社会对荷兰法治精神的信心。

多国汽车巨头纷纷向荷兰施压
只得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荷兰要想真正化解危机,需要拿出实际行动,归还安世半导体的管理权,撤销不合理的管制措施,并公开承诺不再针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政策。
况且全球汽车生产线的命运,如今紧紧系于荷兰政府的一念之间,到底是继续固执己见,看着整个产业陷入停滞,还是展现诚意,真正尊重市场规则和企业权益?留给荷兰的问题还在后面。
参考资料: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透露“将在几天内与中方会面”,但仍在狡辩——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