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ETOP
2025年10月15日,深圳「湾芯展」现场人头攒动,当新凯来带着旗下两大核心子公司的最新技术成果登场时,原本期待"国产光刻机突破"的观众席间,却因另一则消息掀起了更热烈的讨论——全球第二的90GHz超高速示波器亮相,两款自主EDA软件同步发布。这场"意料之外"的发布会,不仅揭开了国产半导体产业链更关键的突破点,更给全网热炒的"EDA突破"泼了一盆清醒的冷水。
"主角"换位:示波器为何比光刻机更先"出圈"?
此前行业内外普遍猜测,深耕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新凯来,此次可能会带来"国产光刻机"的重磅消息。毕竟在过去两年,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的"卡脖子"核心设备,其国产化进展始终牵动着产业链神经。但新凯来的选择却更务实——没有盲目追逐最受关注的"明星设备",而是聚焦真正具备量产能力、且能直接赋能先进制程研发的"隐形冠军"产品。
发布会上,子公司"万里眼"推出的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直接刷新了国产仪器的性能上限:
· 带宽达90GHz,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某企业110GHz的产品(目前全球仅两家突破90GHz门槛),能够精准捕捉3nm/5nm先进制程芯片中纳秒级甚至皮秒级的电信号波动,为芯片设计验证、晶圆良率分析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 智能化功能首创:搭载智能参数寻优算法,可自动匹配不同测试场景的最佳参数组合,将工程师的调试效率提升40%以上;独创的噪声抑制模块,能有效过滤高频干扰信号,让微弱电信号的测量精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更支持256QAM(正交幅度调制)信号测试,这是未来6G通信、AI算力芯片等前沿领域的必备能力。
更关键的是,这款示波器的应用场景远不止半导体。在6G通信设备研发中,它能检测高频毫米波信号的完整性;在智能驾驶领域,可监测车载雷达、激光雷达的传感信号稳定性;甚至在航空航天、量子计算等尖端科技场景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信号侦探"。它解决的不是"能不能造芯片"的问题,而是"如何造出更高端芯片"的刚需。










被误读的"EDA突破":PCB工具≠芯片设计EDA
除了示波器,子公司"启云方"发布的两款自主EDA软件同样引发关注。不过,这与全网热炒的"突破卡脖子EDA"存在本质区别——此次发布的EDA聚焦于PCB(印制电路板)设计领域,而非芯片设计环节的EDA工具。
长期以来,国内高端PCB设计依赖国外EDA工具(如Cadence、Mentor),不仅存在断供风险,且软件授权费用高昂。而启云方的突破在于:
· 原理图/PCB设计工具国产化率显著提升:新软件在布线算法、信号完整性分析等核心功能上实现自主可控,整体性能较国外标杆产品提升30%(例如多层PCB的高速信号仿真速度加快,复杂电路的设计错误率降低);
· 智能审查功能:通过内置的"规则管理器",软件能在设计阶段自动检测潜在的制造问题(如线路短路风险、焊盘间距不足等),提前规避生产环节的返工成本,这对中小电子企业的研发效率提升尤为明显。
但必须指出的是,PCB EDA并非此前舆论渲染的"卡脖子"环节。国内早已有多家专注PCB设计EDA的公司(如立创EDA、华秋DFM、嘉立创EDA等),在基础功能上已能满足大部分电子制造需求,且市场份额逐年提升。真正卡脖子的,是芯片设计环节的EDA工具(如用于7nm/5nm以下先进制程的逻辑综合、布局布线工具),这类工具全球市场长期被Synopsys、Cadence、Siemens EDA三大巨头垄断,国产化率不足10%,才是真正的"咽喉要道"。
而此次全网热炒"新凯来突破EDA",甚至将其与"光刻机突破"相提并论,显然是一种概念混淆与过度解读。当行业还在为"芯片设计EDA"焦虑时,将PCB EDA的常规迭代包装成"重大突破",不仅误导公众认知,更可能掩盖真正需要攻坚的方向。
(本文部分技术参数引自新凯来官方发布会资料及行业公开数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