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均和集团暴雷 建行等多家银行追债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王晓悦 主编|赵妍

2月20日还在接待某地党工委书记到访的千亿帝国均和集团,突然在今年年中轰然倒塌。

据媒体报道,在欠薪两个月后,今年5月均和集团要求5000余名员工签署“自愿离职”协议,多个产业园区陆续被查封。进入8月和9月,大量均和系公司诉讼缠身,股权被冻结。

业内认为,今年3月上交所出台“3号指引”后,均和系原本从事的循环贸易业务难以为继。清流工作室发现,“3号指引”公布后,有城投公司在4月撤出与均和系的合资公司,并要求均和系回购合资公司股权,单笔股权转让款达2.95亿元。而目前向均和系发起诉讼的城投公司多达24家,这或许是均和系在今年年中突然崩塌的导火索。

均和系以贸易业务发家,在2018年开始跻身全国500强,并利用与各地城投关系投资运营多个产业园区。

据清流工作室调查,事实上均和系至少孵化出了三家“500强”公司。最大的主体公司上海均和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均和集团”)以1346.92亿营业收入位列2024中国企业500强第192位;另外两家隐秘的关联公司武汉联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武汉联杰”)和源山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源山投资”)分别以313亿元及406亿元营收进入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

以这三家公司为核心,均和系发展出一个庞大的贸易网络,围绕有发债需求的城投公司充当其上下游倒手电解铜等大宗货物,进行循环贸易推高城投公司的业绩。在这些贸易业务的“包装”下,城投公司得以成功发债、且有部分公司以与均和的账款发行资产支持计划融资。

据清流工作室梳理,与均和系有交易的城投公司,其贸易业务收入占比大多超过40%,部分更可达80%到90%,若剔除贸易板块,此类城投公司或许只剩一个空壳。

随着贸易业务潮水退去,裸泳的城投公司将如何清偿此前发行的债券和资产支持计划?大量给均和系提供了贷款的银行,又要向谁追讨?

与城投公司循环贸易

据清流工作室调查,均和系贸易循环最简单的模式是,由均和系公司充当城投公司供应商及客户进行大宗交易,形成循环贸易。

截至2024年底,均和集团与宿州市高新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宿州建投”)的合作仍十分紧密,后者是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旗下投资公司。

宿州建投评级报表显示,其商品销售业务上下游集中度均很高。宿州建投的下游销售对象主要为上海均和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包括福建信通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均和集团有限公司和均和控股有限公司等。

上游供应商则为一些不知名的实业或贸易公司。2024年及2023年,宿州建投的上游采购商主要为上海展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展生实业”)、唐山协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唐山协乐贸易”)和遂昌展生贸易有限公司(下称“遂昌展生贸易”)。

清流工作室发现,上述所谓的供应商,可能都是均和系隐秘的关联公司。

其中,上海展生实业与均和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均和创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申报了同一个企业电话,后者由均和集团创始人何旗担任法定代表人。遂昌展生贸易则是上海展生实业的全资子公司。

唐山协乐贸易公司穿透后由三位自然人梁辰、谢林与陈元和共同持股,此三人均在均和系公司上海贸和房产经营有限公司、洛阳舜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持股及任职。

也就是说,宿州建投的商品销售业务,是向均和系隐秘的关联公司订货,再转手给明面上的均和集团及其关联公司。这种循环贸易模式给宿州建设的业绩增色不少,2023年贸易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约40%。而在2024年后,监管要求此类代理贸易从总额法转为净额法计量,宿州建设商品销售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或许是简单的上下游关系并不足够牢固和稳定,更多的情况下,均和会与城投公司成立合资子公司进一步绑定利益。具体的模式是,均和系持股49%,参与子公司经营管理,安排该子公司与均和系的上下游形成贸易循环。而城投公司持股51%实现合并报表,将贸易业务收入纳入全年业绩。

比如,四川纳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四川纳兴集团”)的贸易业务主要由控股子公司四川纳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后者51%股权由四川纳兴实业持股,剩余49%股权由武汉联杰能源有限公司持有。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信息是,武汉联杰的原名是“武汉均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并与多家均和系公司申报同一个企业邮箱。而武汉联杰能源,也是均和系孵化的另一个500强企业,其于2023年被列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

四川纳兴实业2022年的大宗商品销售业务,上游的一家供应商为江苏世纪均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游客户为嘉善利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嘉善利湾供应链”)。嘉善利湾供应链其实也是隐秘的均和系公司,其连续两年申报的企业邮箱与均和系旗下公司上海均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致。

这意味着,四川纳兴实业的整个交易链条都有均和系的参与。均和参股的子公司从均和系公司进货,又倒手给均和系隐秘的关联公司,一番倒腾之下四川纳兴实业账面收入激增。

仅2022年上半年,四川纳兴实业商品销售的营业收入高达10.8亿元,占其总业务收入的92%,但其毛利率不到1%。若没有这些金额大但不赚钱的商品销售流水,四川纳兴实业的业绩会十分难看。

均和与城投公司共同设立的子公司,还会穿插进均和系的整个贸易链条中。均和系成为城投公司的纽带,使城投公司之间形成环环相扣的交易,货单在不同的城投控股子公司之间层层转手。

例如,前述四川纳兴实业的供应商江苏世纪均和,是由均和集团与盐城市人民政府旗下江苏世纪新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后者持股51%。该公司除了与四川纳兴实业交易,也常年出现在河南省新乡平原示范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乡平原集团”)的贸易交易链中。

据公开信息,新乡平原集团2020年从江苏世纪均和购入1.86亿元的货物,同一年又向上海泽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卖出1.65亿元货物,后者是均和集团全资孙公司,由均和集团创始人何旗担任法定代表人。

新乡平原集团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工程项目建设和贸易等板块,其中2024年贸易板块收入达7.0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7.93%。

贸易款项再融资

参与均和集团贸易链条的城投公司,通过贸易业务抬高业绩后,得以在债券市场融资、获得良好的评级。据清流工作室统计,与均和系交易的城投公司,其贸易板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大多高于40%,部分占比甚至能达到80%至90%。

而部分城投甚至“一鱼多吃”,将贸易链条产生的应付账款打包成资产发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黄石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黄石城投”)为例,该公司在2025年4月发行了两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合计获得融资金额达19.56亿元。

其中一只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底层资产中,出现均和系的身影。

据清流工作室获得的资料,在黄石新投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首先由48家客户将其对黄石城投旗下子公司的应收账款转让给声赫(深圳)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后者再转给专项计划管理人渤海汇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而这48家客户中,部分公司属于均和系隐秘关联方。

例如,江西良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良和实业”)在今年4月与黄石城投公司签订购销合同,产生应收账款2979.51万元。良和实业申报的企业邮箱与赣州元浩贸易有限公司一致,后者是均和集团全资子公司。

熠丰(武汉)能源有限公司(下称“熠丰武汉”)在今年4月与黄石城投子公司签订9份购销合同,合计形成应收账款8345万元。熠丰武汉隶是源山投资的全资子公司,而源山投资是均和系孵化出的另一个“500强”公司——源山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该企业与均和系公司申报了同一个企业邮箱,部分以“均达升”命名的子公司也是从均和集团处受让而来。

上海麗枫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麗枫”)、厦门丽茂枫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厦门丽茂枫”)、唐山协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唐山协乐”)在今年4月与黄石城投子公司签订购销合同,产生应收款5207.21万元。其中上海麗枫注册在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910号15楼,与均和系大量注册在上海的公司地址一致,厦门丽茂枫是上海麗枫的全资子公司;唐山协乐由前述三位均和系工作人员梁辰等人掌控。

仅上述5家可查的均和系公司的应收账款合计已超过1.6亿元。而这48家公司中,还有大量贸易公司隶属于一些难以追溯的自然人,无法确定背后实际的控制人。

均和系也有类似的融资途径。清流工作室发现,均和系关联公司之间形成的应收账款,被用于质押并向银行借款。

公开信息显示,良和实业于2024年向武汉联杰能源有限公司销售电解铜,累计产生应收账款达1.01亿元。2024年底,良和实业将这笔应收账款转让给工商银行南昌都司前支行,合计融资6500万元。

如前所述,武汉联杰及良和实业都是均和集团关联公司,这笔应收账款或是均和系左手倒右手而形成,据企业预警通数据,2021年、2022年及2024年,良和实业都曾质押其与武汉联杰的应收账款向工商银行融资。

另一笔时间十分接近的融资是,武汉联杰能源同样在2024年因与均和(厦门)控股有限公司的贸易合同产生223万元应收账款,并将这笔应收账款转让给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

令人担忧的是,中信银行的融资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11日,而工商银行的融资在2025年7月17日进行展期登记,当时正是均和集团被曝失控的时间点。而这两笔借款的借款人及抵押物债务人都是均和系,随着均和系陷入危机,两家银行是否能收回借款?

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向均和系发起诉讼,案由大多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如九江银行向源山控股提起诉讼,交通银行武汉汉阳支行向武汉联杰发起诉讼,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建设银行福州金融街分行、兴业银行上海北外滩支行、兴业银行潍坊分行等向均和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发起诉讼。

撤退后的一地鸡毛

2025年3月28日,为进一步优化公司债券发行融资监管,上交所发布被称为“3号指引”通知。

上述通知明确要求,发行人报告期内新增开展贸易业务,或者贸易业务报告期内平均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占比达到30%的,需充分披露主要客户和供应商情况;若主要客户和供应商存在重复、互为关联方或其他异常情形的,需说明原因及合理性;且主承销商应当对发行人贸易业务的商业合理性和真实性开展必要的核查。

如前所述,大量与均和系交易的城投公司贸易业务占比超过30%红线,且有不少城投长期未公布供应商及客户名单。3号指引的发布,可能导致大量城投公司从贸易业务撤退,这催生了均和集团最大的危机——对城投子公司的股权回购。

南安市源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南安源和贸易”)原本由南安市投资发展集团(下称“南安投资集团”)持股51%,均和集团持股49%。该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高达5亿元,南安市认缴了2.55亿元。

在上交所3月28日发布“3号指引”后,南安投资集团于4月24日决定撤出合资子公司,并与均和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股权转让款为2.95亿元。

但截至7月11日,均和集团只支付了1亿元,剩余1.95亿元逾期支付。南安投资集团遂发起诉讼,要求均和支付股权转让款、各担保方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均和集团所持合资子公司南安源和贸易的股权已被冻结。

压垮均和集团的可能是此类城投子公司的回购义务。据媒体统计,均和系参股的城投公司达数十家,其中至少24家股权已被冻结。其中,东营市城发均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潍坊市城投均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被冻结股权均高达9.8亿元;唐山融投均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被冻结股权达2.45亿元。

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时,均和集团还以手中的资产进行抵押。在南安的案例中,为保证股权转让款按期交付,均和系旗下的房企大同市星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均和产业发展(泉州)有限公司将其名下不动产抵押给南安投资集团。因逾期未支付股权转让款,南安投资集团请求判令其对抵押的不动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这可能是均和系产业园被查封的导火索。据媒体报道,部分均和系产业园区被查封,这对早期购买了办公楼或住房的业主来说如晴天霹雳。

而据报道,均和集团创始人何旗已出境近两年,留下身后发起诉讼的城投公司、追债的银行、维权的业主和追讨工资的员工。

上一篇:8月份我国出口2.3万亿元 同比增长4.8%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