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迎新,共启青春序章。9月5-6日,上海大学敞开怀抱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5161名2025级本科新生!






报到现场,温情满满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吴坚勇,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以及胡大伟、于雪梅、苟燕楠等校领导,先后走访本科新生报到专区、志愿者服务岗、学生社区、院长第一课课堂、新生家长见面会现场等地,与迎新工作人员、新生、家长、志愿者亲切交流,详细询问报到流程与入学情况,以暖心话语传递学校关怀,为新生送上入学祝福。






信息极速达,报到零障碍
学校提前搭建起全方位的迎新服务系统:7月中旬开通迎新QQ群实时互动,及时上线迎新官网集中展示信息、设立咨询电话专人值守,将报到指南、档案转接、户口迁移、学费缴纳、宿舍分配等关键信息一一明确、精准推送。各学院安排高年级导生通过多种形式与每位新生建立联系,及时通报新生报到相关信息,为新生解答疑问。学校还在报到前组织了小规模家访活动,助力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全流程服务,入学一路畅通
为打通迎新服务“最后一公里”,学校在火车站特设接站志愿者,为新生及家长提供行李搬运、乘车指引服务。针对家长陪同报到的需求,校园内专门规划了临时停车场,并调配校内摆渡车循环接送新生及家长往返于报到点与宿舍区,确保校内外交通顺畅有序。


全方位保障,护航新生成长
为确保每一位新生都能安心入学,学校构建了覆盖经济资助、心理、学业的全维度支持网络,针对经济困难新生开通“绿色通道”。迎新期间,学校还特意在宿舍楼内预留房间,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免费临时住宿,消除后顾之忧,全力保障新生顺利入学。


校园超新鲜,惊喜源源不断
迎新报到点精彩纷呈:机器人书法互动吸睛,机器臂复刻新生笔迹,记录入学心情;超萌机器狗化身“人气担当”;各学院文创周边蕴藏巧思,钥匙扣、书签、折叠扇、卡套等融入学科元素,既是实用好物,又是承载校园记忆的珍贵纪念。





“双院”协同育人,助力新生融入
迎新期间,学校12家书院与25家学院充分发挥“双院协同”优势,结合专业特色与书院文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活动。各书院、学院院长为新生讲授入学“第一课”。书院还精心制定“七个一”迎新举措:特色文化标识,彰显书院魅力;精彩推介会,领略书院风采;书院导师风采墙,助力锁定心仪导师;院长第一课,开启知识新大门;校园地标打卡,解锁校园隐藏玩法;主题大讲堂,拓展知识边界;百卷经典读书会,浸润书香氛围。双院携手,构建“专业认知+文化浸润”双重适应体系,以多元活动助力新生快速融入校园,开启大学成长新篇章。














未入校园,知识已“送货上门”
本科生书院管理中心特别设计了一系列旨在提升新生学习适应能力的线上“适应性先导课程”,涵盖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大学化学、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以及大学学业规划、志愿服务和科创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为新生在学习和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建议。新生适应性先导课8次线上课程共有近4000人次学生参加,课堂交流互动热烈,为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家校共探“心”奥秘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于报到日特别开设“新生心理适应会客室”。中心专职心理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重点围绕家长角色心态转变、学业支持方式、独立生活能力培养以及心理关怀等主题展开探讨。通过结合实际案例与科学方法,帮助家长在支持与放手之间把握平衡,助力孩子更好适应大学生活。


青春力量集结,服务温暖人心
“本科生党员服务队”与“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小伙伴化身迎新最强“辅助”。72名新生“以新迎新”。在校门口,他们为新生指引路线;在宿舍楼,他们帮助萌新搬运行李;在报到点,他们协助办理手续、耐心答疑解惑。这些青春身影穿梭不停,成为迎新季最亮眼的“青春名片”!






为迎接2025级新生的到来,学校召开迎新工作培训会,详细研判新生情况和家长需求,力争做到新生入学报到和适应性教育顺利开展。

学校还为全体新生配备全程导师,确保入学后可以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后续相关部门和各书院、各学院将围绕新生的事务性工作、入学适应、专业认知和学业发展等方面继续开展系统的工作,为2025级新同学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原标题:2025级本科新生报到!开启大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