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莱英”)接受了[X]等[X]家机构的调研,在此次调研中,凯莱英披露了诸多关键信息,展现出公司在行业中的发展态势与潜力。
投资者活动关系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方面,虽未明确具体日期,但从材料内容可推测为近期半年报披露相关时段。地点未提及。参与单位名称为[X]等[X]家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未在材料中体现。
业绩概览
凯莱英在报告期内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公司实现收入31.88亿元,归母净利润6.17亿元,在手订单10.88亿美元。与过往数据相比,收入增长18.2%,归母净利润增长23.7%。毛利率为43.5%,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19.4%,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经调整净利率21.4%,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 。
从业务板块来看,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24.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6%,实现毛利率29.8%,同比提升9.5个百分点。新兴业务取得快速发展,实现收入7.56亿元,同比增长51.2% 。
在客户拓展方面,公司加速全球市场拓展,报告期新增CDMO业务订单客户超150家。跨国大制药公司收入增长14.7%,海外收入增长23.3%;中小制药公司收入增长21.6%,国内收入增长3.4% 。
各板块经营亮点
- 小分子业务:尽管行业面临挑战,小分子业务仍保持稳健增长。稳步推进海外产能建设,完成首次MNC客户交付研发项目4个、生产订单1个、QA审计285个 。交付商业化项目44个,临床阶段项目47个。截至半年报披露日,预计2025年下半年小分子验证批阶段(PPQ)项目有11个 。同时,引入连续氢化和光电反应等技术平台。
- 新兴业务
- 多肽、小核酸等业务:截至半年报披露日,在手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90%,其中境外占比超40%。预计2025年下半年该板块收入仍将保持翻倍以上增速,预计2025年下半年验证批阶段(PPQ)项目有5个 。国内重要客户在减重领域的首个多肽项目商业化已获批上市。多肽、小核酸等领域的热门靶点临床中后期项目储备均超过10个,毒素连接体在手NDA项目8个 。持续推进产能建设,截至报告期末,多肽固相合成产能约30,000L,预计2025年底多肽固相合成总产能将达44,000L 。
- 制剂业务:报告期内,交付项目171个,其中临床中后期项目达31个。顺利完成FDA、PMDA、NMPA动态核查,已累计实现5个制剂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供应,实现首个制剂产品在美国的商业化供应 。预计2025年下半年验证批阶段(PPQ)项目有3个 。新型制剂项目持续扩展,小核酸制剂技术平台持续巩固。
- 临床CRO业务:报告期内,助力13个项目获中国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助力客户成功获得FDA IND默示许可1项 。承接新项目115个,新增海外申报订单10个 。强化了多个传统优势领域,并在多个新领域实现突破,在数据智能方面也有新进展。
- 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进行中项目有41个处在IND阶段,5个处在BLA阶段,开启首个验证批阶段(PPQ)生产并顺利交付 。预计2025年该业务板块收入将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承接首个APC一站式服务项目,助力多个项目成功出海。顺利通过12次审计,包含多个MNC客户审计。Toolbox新增5项工业界成熟技术,位于上海奉贤的CDMO研发及商业化生产基地已启用,并进一步扩充ADC商业化产能建设 。
- 技术输出与合成生物技术业务:技术输出业务将增设专用场地。合成生物技术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基本持平,酶技术平台进一步深化,红景天苷项目入选国家工信部发布的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 。已完成实验室级别标准化设备设计与制造,加速推动中试和生产级别连续反应设备模块化和标准化建设 。
财务与展望
财务方面,2025H1营业收入31.88亿元,营业成本18.01亿元,毛利润13.87亿元 。在行业持续筑底背景下,凯莱英预计2025全年收入实现13%-15%的增长 。公司将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的相关管理措施,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和业务竞争力提升,特别是多肽、寡核苷酸、偶联药物等增量业务,并以Sandwich Site为依托,深化推进海外商业化产能建设。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