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生物作为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其招股书透露出公司在业务、财务等多方面的状况。本文将对招股书中关键信息进行深入解读,为投资者揭示潜在风险与机遇。
业务聚焦创新研发,前景依赖产品商业化
专注过敏及自身免疫疾病创新药研发
天辰生物主营业务为针对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药物自主发现与开发。依托高亲和力抗体发现平台和双功能抗体开发平台,构建了产品管线。核心产品LP - 003为下一代创新抗IgE抗体,关键产品LP - 005是靶向C5及C3b补体的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均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商业模式是通过内部研发,借助专有技术平台发现和开发候选药物,研发中与第三方合作进行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支持以及生产等环节,未来计划通过组建内部销售及营销团队或与CSO、知名制药公司合作推进管线商业化。
尚无收入,未来依赖产品获批上市
由于公司处于临床阶段,截至2023年、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均未产生任何收入。这在创新药研发企业中较为常见,但长期无收入使公司面临资金压力,需持续融资维持运营。未来若核心产品LP - 003和LP - 005成功商业化,其销售将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公司可能通过授权合作等方式获得收入。
时间 | 营业收入(人民币) |
---|---|
2023年 | 0 |
2024年 | 0 |
2025年1 - 6月 | 0 |
亏损扩大,研发投入是主因
公司亏损呈扩大趋势,截至2023年、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全面亏损总额分别为人民币9580万元、13730万元、9420万元 。经营亏损主要源于研发成本、行政开支及财务成本,其中2025年上半年研发成本同比增加60.0%。创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难见回报,若后续产品研发顺利并成功商业化,有望扭转亏损局面;否则,亏损持续将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生存能力构成挑战。
时间 | 全面亏损总额(人民币) |
---|---|
2023年 | 9580万元 |
2024年 | 13730万元 |
2025年1 - 6月 | 9420万元 |
毛利率净利率暂无,未来受多因素影响
因无营业收入,无营业成本,故毛利率相关数据暂无意义。净利率由于处于亏损状态,为负,截至2023年、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利率均为 -100%。未来产品上市销售后,毛利率将受产品成本控制、定价策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净利率也需在有效控制成本、增加收入的情况下才有望改善。短期内,受研发投入影响,净利率可能仍为负值。
财务与运营风险并存,需谨慎评估
关联交易按公平基准进行
往绩记录期间,公司非贸易性质关联方交易主要包括与旭华的贷款(已偿还)、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以及刘博士及其紧密联系人提供的银行贷款担保(已解除)。董事认为这些交易按公平基准进行,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关联交易对公司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
持续亏损与资金需求成财务挑战
公司自成立以来尚未盈利,且预计短期内仍将亏损,主要因研发投入大,如2025年上半年研发成本同比增加60.0%。业务扩张需大量资金支持研发与商业化,虽过往通过股权融资及债务融资获取资金,但未来资金波动可能影响现金流及经营业绩,公司面临持续亏损和资金需求的双重财务挑战。
同业竞争激烈,强调研发优势
公司虽未直接提及同业对比数据,但强调自身研发能力及产品优势,如LP - 003在全球原研下一代抗IgE生物候选药物中临床开发进度最快,LP - 005通过抑制所有三条补体信号途径展现出更优生物活性。然而,生物制药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面临来自国际及国内众多企业、机构的竞争,需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截至目前,公司无收入,因此无主要客户相关数据。未来客户集中度将受商业化策略及产品市场推广影响。往绩记录期间,主要供应商包括药物开发原材料及耗材供应商、CRO、SMO及CDMO等第三方承包商。2023 - 2025年上半年,来自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占比分别为48.58%、51.65%及57.93%,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14.71%、25.99%及24.14%,供应商集中度相对稳定,但仍需关注供应商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
年份 | 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占比 |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 |
---|---|---|
2023年 | 48.58% | 14.71% |
2024年 | 51.65% | 25.99% |
2025年1 - 6月 | 57.93% | 24.14% |
股权与管理层稳定,风险仍不容忽视
控股股东掌握控制权
公司控股股东为刘博士、孙博士等一致行动人士及旭华,合共拥有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4.16%的权益。上市后,控股股东仍将保持对公司的控制,稳定的股权结构有助于公司决策的连贯性,但投资者也需关注控股股东决策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核心管理层经验丰富,激励机制待检验
核心管理层具备丰富的生物医药研发、商业及投资经验。例如,刘博士参与多个创新药开发,孙博士是第一代抗IgE抗体奥马珠单抗的主要发明人之一。2023 - 2025年上半年,向董事支付的薪酬总额分别约为人民币44.2万元、54.5万元及85.1万元。公司实施员工激励计划,如2021年的购股权计划及2025年的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励机制效果有待时间检验。
多类风险影响公司发展
公司面临研发风险,候选药物研发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可能面临临床试验失败、无法获批等风险,如LP - 003和LP - 005若不能按计划获批,将影响公司发展;商业化风险,即便候选药物获批,市场竞争激烈,能否获得市场认可、实现盈利存在不确定性;依赖第三方风险,药物开发依赖CRO、SMO、CDMO等第三方,若合作方未履行合同义务,将阻碍药物开发及商业化;知识产权风险,虽拥有多项专利及专利申请,但仍可能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影响公司业务。投资者需全面评估这些风险,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