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家庭的重要功能,是帮孩子制造更多可供回忆的瞬间。”能让孩子感到被爱的时刻,往往也在于生活中的这些平凡瞬间。当一个孩子充分被爱灌溉过,他可以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大方说出自己的想法,更自信地走向未来。

01
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少与他人作比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时区,有自己的天赋,也有暂时的短板。好的家长从不将孩子置于比较的天平上,而是更关注孩子独特的部分,发现孩子的长处,通过肯定表达来激发孩子的动力。
所谓最好的爱意,是默默守候孩子成为自己的样子。父母的认可和鼓励,会在孩子心中埋下自信与勇敢的种子,它告诉孩子,“无需对照他人,你就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你,只需勇敢做自己,便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02
孩子犯小错误时
告诉他“没事的”
所谓“做错事,就是长见识”,父母是孩子看世界的引路人,父母对待失误的态度,决定了孩子面对错误的心态;父母对生活的看法,决定了孩子对生活的态度。
当父母更宽容、更稳定地面对孩子在生活中的种种小失误,才能当好孩子情绪与情商的榜样,让孩子内心更有安全感,意识到,“在人生中,犯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重拾前行的勇气”。

03
不急于否定孩子意见
允许孩子做自己
孩子的“不听话”,其实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心理学家说,“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该做的,是认真倾听,仔细评估,而不是急于打断,或以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试图“引导”。
所谓“父母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孩子增加内心的力量,让他更有能力,也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专属的诉求,以及独一无二的情绪和体验,他们说出口的话就是向世界伸出的手,父母最该做的,是坚定而温柔地握住它,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此,才能建立更完整的亲子关系。
04
理解孩子偶尔的不诚实
鼓励孩子勇敢
心理研究者说,“谎言,往往是孩子心声的另一种表达,多数情形下,它源于孩子对责罚的本能逃避。”也正如哲学家所说:“孩子的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更诚实,更勇敢,父母需要做的,是打断孩子同谎言之间的心理连接——在孩子犯错时,不要过于苛责孩子,将重点放在帮助孩子认识错误,解决问题上。牵起孩子的手,同他一起面对,当孩子明白犯错并不可怕时,他才会有诚实面对错误的勇气。

05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带孩子察觉情绪
孩子发脾气时会大闹,往往是因为他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他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带孩子察觉自己的情绪,引导他说出当下真实的感受和诉求。
孩子将情绪化为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建立情绪管理的过程。当父母看到孩子情绪表象后面隐藏的诉求,选择接纳而不是呵斥,这种无声的包容就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一步步认识自己的情绪,逐渐成为情绪的主人。
06
不强迫孩子与人分享
告诉他“这是你的权利”
有资料显示,孩子在2岁以后会开始认识到自己物品的归属,并展现出捍卫其所有权的意识。当孩子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
当家长坚定地告诉孩子“这是你的东西,由你来决定”时,父母的这种态度所传递给孩子的,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更是给予孩子自信和勇气。这些来自父母的力量会伴随孩子成长,让孩子既能坚定地守护自己的边界,又可以对他人心怀善意。

鲁迅曾说:“教育根植于爱。”可见,教孩子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体会爱。
家庭教育中的爱,往往藏于平凡的时刻。当父母找对安置自己爱的方法,孩子便会在每一次不被比较的注视,每一次跌倒后的包容,每一次心声被聆听的时刻,以及每一次选择被尊重的许可中,悄然成长,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
因为爱自有力量,它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坚实后盾,让孩子拥有收获幸福的能力,也更能让一个家庭的世界充满和煦阳光。
文 | 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部分内容来源公号新东方家庭教育、十点读书
图 | 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