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 孩子的优良品格?

(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为了帮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迎接成长中的挑战,建立起稳固、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父母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这些品格能力将伴随孩子一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那么,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好品格有哪些,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好品格?听听专家和家长的建议吧。

于女士 电视台编导 女儿15岁

将品格教育融入家庭日常

品格教育——这种看似无形却决定人生高度的“软实力”,恰如空气般不可或缺却又常被遗忘。品格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当我们不再把品格教育视为额外任务,而是将其融入生活的呼吸之间,我们给予孩子的将是最珍贵的遗产。

品格教育需要家长的知行合一。我的孩子小时候学习成绩不佳,在她三年级时,曾因害怕责骂而隐瞒考试成绩,我发现后没有立即批评,而是分享自己年轻时类似的经历,然后一起分析诚实的重要性。此后我们建立了“诚实安全区”,约定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坦诚交流。在社区服务中,我带孩子参与养老院志愿活动,让她体会给予的快乐;家庭会议上,我们共同讨论并分担家务责任;每晚睡前,引导孩子回顾当日值得感恩的小事。这些实践如同细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品格的幼苗,让其茁壮成长。

家庭是品格教育的首要场所,餐桌上的交谈可以成为价值观传递的契机,一次失败的比赛后可以讨论如何看待得失,邻居需要帮助时示范如何伸出援手。记得孩子十岁时,我们将她积攒的玩具义卖捐款,她起初不舍,但当看到受助儿童的笑容时,眼中闪烁的光芒胜过所有说教。这些日常生活里的教育瞬间,往往比刻意设计的课程更为深刻有力。

靳女士 企业职员 儿子10岁

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孩子的多项好品格

我家孩子性格很好,就是缺乏时间观念,自律性差了一点。在育儿书籍的启发下,我决定实施“家庭植物角”项目,通过全家人共同养绿植,培养他的责任感、自律性和执行力。

我们买来六盆绿植,儿子认领了两盆,没被认领的有一盆是叶子发黄打蔫的虎皮兰。我故意问儿子:“这盆植物需要专业护理,挑战性大,你敢成为它的专属园丁吗?”儿子不服输的本性被我激发出来,接下挑战,表示一定要好好养护,给我一个惊喜。

儿子首先通过网络查询了绿植养护知识,定时浇水施肥。但新鲜劲过去后,他就因为打游戏错过浇水时间,之后又没注意光照问题,导致虎皮兰的状态恶化。他担心自己再次犯错,赶紧制作了详细的养护日历,设置了闹钟提醒,用零花钱买来营养液补救。每天回家,他先和自己的绿植“说话”,再去复习功课,自律性和时间观念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在整个养护过程中,我们没有过多指导儿子,他基本上是自主管理,反而非常有主动性,甚至连我们养的绿植也一起关照,打游戏的时间大幅减少,又写养护日记进行“复盘”,忙得不亦乐乎。

几个月过去,虎皮兰焕发生机,另外一盆也长势喜人,儿子开心地向我“炫耀”,我极力称赞了他,还答应暑假全家去华南植物园玩。他则承诺在完成好暑假作业的同时会撰写一份植物观察小论文,把绿植养护深入研究下去。

黄女士 咨询师 女儿12岁

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不放弃的精神

孩子的人生是自己的,所以从小我就很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要在成长中让孩子练习自己做决定的能力。这时候,我们做父母的首先就是要相信孩子,放手让他们成长,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在选择上给予孩子自主权。比如,从幼儿园开始,我就在吃什么饭,以及孩子买什么样的衣服等等这些事情上,由孩子参与决定。这也是从侧面告诉孩子这些事是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决定。有些事情孩子的选择可能并不是最好的,这时候我会加以引导,但孩子如果坚持的话,我也会让步,提前提醒孩子一旦做了选择就要承担后果,不管这个后果是好还是坏,这就是责任。

我觉得应该教会孩子的另外一个品格就是坚韧,不放弃。成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常常需要不断试错,这就需要坚持下去的勇气,也就是坚韧。在孩子读书学习、玩耍或者完成某个“任务”的时候不要轻易干涉孩子,让孩子坚持自己独立完成。当孩子失败沮丧想要放弃的时候,鼓励孩子再坚持一下,可以适当给予帮助和点拨。通过一次次克服困难,一次次取得小成就,让孩子敢于坚持、愿意坚持,最终形成不轻言放弃、坚韧不拔的品质。就拿孩子练钢琴来说,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但每次孩子练琴,我都在旁边默默守护,在她需要情绪价值时就及时爆棚,给予她力量。多年来,她也说过“不想弹了,太难了”。但最后她总能渡过难关,原来的沮丧经历就变成了她自信的奠基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 夏静

重点培养孩子的六个核心品格

良好的品格养成,有助于一个孩子终身健康幸福快乐的成长,也有助于一个家庭更好的发展。品格发展主要源于三个因素: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有社会教育。

品格包括三个维度,即一个人的道德、人格,还有社会性,品格教育也等于品德启蒙教育,等于学前或者儿童早期的德育教育。品格还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品格培养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知行合一或者知情意行的合一,即一个人在不需要他人的提醒下,能够表现出自发甚至是稳定固化分享的行为。

对于学前阶段儿童或者儿童早期来说,哪些品格最重要?在道德层面,一是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哪些事情应该做,怎么做会更好,哪些事不应该做等等;二是建立内在和外在的秩序感;三是建立规则意识,在了解和认可的基础上,懂得尊重和维护规则,以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家庭教育当中要建立家庭的规则,不单单是约束孩子,其实是家庭成员共同应该遵守的家庭秩序。如果只约束孩子的某些行为,显然违背了规则,因为规则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

在人格层面,人格不像道德层面有好坏之分,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的内向有的外向,但家长要为孩子塑造健全、更具有适应性的人格。

在社会性层面,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品质,比如关爱、同情、利他等心理品质,有助于与人交往;要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比如分享、合作、捐赠、安慰等品质。

品格教育的核心,就是让一个人成为有底线的好人,成为人格更加健全的人,能够更好地做人做事,与人与己共处。

我们课题组提出青少年有六个核心品格:乐观、自制、主动、创造、仁爱和尊重,也就是希望孩子有乐观的思维方式,有自控力,做事情具有主动性,并且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相处怀有一颗仁爱之心,懂得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当一个人拥有了更好的品格,就能够更好地去应对、改变、创造自己的人生。

在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时代中,家长尤其要重视孩子品格的培养,当一个人拥有了很强的意志力,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做事情能够积极主动受内驱力的驱使,纵使环境再怎么变化,都可以有一颗富有弹性、动态的心去面对。单纯的鸡娃、补习功课只是一时的教育,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当孩子面对未知世界时,如何更好地应对,其实跟他的这些软实力相关。

本报记者 任洁 周美玉 杨琳琳

上一篇: N行知小学401班 赵欣语 指导老师 俞天晴
下一篇: N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东校区202班 沈子雯 指导老师 林璐婷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