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美若真和中国撕破脸 谁"遏制"谁还真说不好

文 观察者网 王恺雯

“与中国的新冷战对美国无益。”英国《金融时报》7月18日以此为题,刊登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治国方略”项目高级研究员斯蒂芬·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的评论文章。他认为,将中国视为“死敌”,只会阻碍美国的发展,并削弱华盛顿的全球影响力。

“也许特朗普本人都不清楚美国对华政策将走向何方。”沃特海姆指出。他表示,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已经带来了诸多变数,从未来美国的关税水平,到美国同盟体系的走向,都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大而美”法案的落地将严重削弱美国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努力,这等同于将全球清洁能源的主导地位拱手让给中国。

沃特海姆认为,特朗普政府的这些举措,应该促使人们反思华盛顿许多官员所设想的“全方位对华竞争”的做法。“在特朗普之后的世界,冷战式的姿态既不必要,也难以为继。”沃特海姆写道。

他指出,美国遏制中国全球影响力的能力本就脆弱,特朗普则在进一步破坏这一能力。在特朗普上台之前,即使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也从未有意组成一个“反华阵营”,更何况现在美国给予这些盟友的利益越来越少,让它们承担的风险却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蒂芬·沃特海姆 视频截图

沃特海姆认为,纵然美国的军事力量对那些“直接受到中国威胁”的国家具有吸引力,五角大楼也有意加强美军在亚洲的部署,但随着特朗普推行关税政策并不断发出恫吓,美国的一项“传统优势”——可预测的、不因政治情绪而中断的关系——也被削弱。

文章指出,如今,全球有70%的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超过其与美国的贸易额,其中多数对华贸易额甚至是对美贸易额的两倍。如果美中竞争进一步加剧,甚至将世界分裂成两个独立的经济和技术领域,等到那个时候,到底谁“遏制”谁,恐怕就说不清了。

“华盛顿应该更加努力地避免这种分裂局面,并力求与中国共存,而不仅仅是竞争。”沃特海姆写道。

如今,美国的国际形象正不断下滑。文章提到,尽管一些美国观察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也制定了更具前瞻性的政策,但他们既无法控制美国国内政治,更难以左右世界舆论。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民调机构Nira Data近期发布的“民主感知指数”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00个国家和地区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对中国的评价高于对美国的评价。

文章还批评美国将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至100%,认为这等同于将其排除在市场之外,“如果美国车企无法造出与比亚迪等品牌相媲美的廉价电动汽车,消费者利益和气候成本问题又将何去何从?”

文章指出,即便是当年的苏联,都曾和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合作生产拉达汽车。“华盛顿应该欢迎中国企业通过与美国制造商合资的方式,在美投资建厂。这对各方都有利。”沃特海姆写道。

他指出,要开展这些合作的前提是,美国不能将中国视为“死敌”,应该是竞争者和潜在合作伙伴,“相互依赖固然会带来脆弱性,但同样也孕育着机遇。”

文章最后写道,尽管过去十年美国舆论对华态度趋冷,但美国“从未被冷战式的狂热所笼罩”。沃特海姆呼吁,美国的政治精英们应该停止人为制造这种氛围。

来源|观察者网

延伸阅读

美媒:为跟中方见面 特朗普放低身段

“一些知情人士透露,在与幕僚的会面中,特朗普经常是会议室里(对华)最不鹰派的了。”

当地时间7月16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了解到的情况披露称,为力争中美两国之间实现元首会晤和达成贸易协议,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软化对华语调”(Softens Tone on China),缓和了针对中国的对抗语气(has dialed down his confrontational tone with China)。

报道注意到,自特朗普重新上台执政近半年以来,他已不再絮絮叨叨所谓“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及其造成的失业问题”,这种身段姿态上的放低与他仍动用高关税来威胁其他贸易伙伴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特朗普并不关注所谓的“贸易失衡”,而是专注于同中方达成类似在其第一任期内达成的采购协议,并赶紧庆祝所取得的“赢学”成果。要知道,在出口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创纪录的贸易顺差。

不过,知情人士称,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执政策略以及他背离曾承诺过的强硬政策,令其政府内部决策者以及外部顾问感到担忧。本周的一系列事态发展则进一步加剧了外界的担忧——美国此前对华划定的所谓“红线”,如今已沦为可谈判的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等待接电话的特朗普 CNN资料图

芯片科技博弈,“黄仁勋获特朗普政府支持”

7月15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访华期间宣布,在叫停3个月后,特朗普政府已批准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报道称,此前多名美国高级官员曾表示此事不在讨论范围内,而如今此举颠覆了特朗普政府曾宣称的要严防美国最关键技术流入中国的方针。

上个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国会参议员们的施压下,还曾将针对英伟达H20芯片的对华出口管制列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强硬态度的证据。

知情人士透露,尽管此类出口仍需审批,但部分特朗普政府官员私下反对发放许可证,并认为这只会助推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势头。而另一些官员则认为,允许英伟达在中国同中企展开竞争,对赢得对华人工智能竞赛至关重要。知情人士表示,这一由英伟达CEO黄仁勋力主的观点,已在特朗普政府内部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关税贸易争端,美财长暗示“继续休战”

白宫方面坚称,特朗普对所有贸易决策拥有最终决定权。白宫副新闻秘书库什·德赛(Kush Desai)称,特朗普一直致力于为美国工人和产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也将继续与所有贸易伙伴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

彭博社称,中美通过日内瓦经贸会谈所达成的90天关税休战期,将于8月12日到期,届时此前的畸高关税可能再度出现。而为了进一步缓和紧张局势,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于当地时间7月15日暗示,原定于下月到来的中美关税休战截止日期具有灵活性。

“我告诉市场参与者不要担心8月12日这个日期。”贝森特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还说,希望很快能与中方会面,地点可能是在第三国,时间可能是在8月初。

一名知情人士称,中美之间的关税休战期可能会再延长三个月。而与此同时,特朗普正在对其他国家(包括美国主要盟友)加征关税,并威胁对制药和半导体等行业采取更多行动。

就在上周(7月11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吉隆坡会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鲁比奥过去曾是美国国会参议院中最坚定的“对华鹰派”之一,而在此次会谈后面对媒体时,他认为此次会谈非常有建设性,非常积极。

当被问及今年两国领导人会面的可能性时,鲁比奥表示“可能性很大”,但双方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并达成切实的成果”。

对华态度上,特朗普出现“积极表态”

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现身匹兹堡出席宾夕法尼亚州能源与创新峰会,大肆吹嘘美国正处于“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和其他国家正在竞相追赶。“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特朗普一边放话,但一边转而又称,美国将“以非常友好的方式与他们斗争”。

当地时间7月16日,在正式签署一项名为“全面遏制芬太尼贩运法案”(或简称“遏制芬太尼法案”)的法案之前,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谈及芬太尼问题,和此前多次表态一样,他再度提及中国。

“我认为中国一直在帮助我们,”特朗普对记者说:“我的意思是,芬太尼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可怕的情况,但自从我来到这里,我们正在与他们对话,他们正在迈开大步(making big steps)……你知道他们因为芬太尼而受到关税的惩罚,但他们想做点什么。”

香港《南华早报》当天报道指出,特朗普此番最新的涉华“积极”表态,与其今年2月借芬太尼问题而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的激烈言辞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当时先是宣布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随后又变本加厉地将税率提高至20%。

不过,就在当天晚些时候签署法案后,特朗普仍旧继续重复陈词滥调般的虚假指控:“中国提供了大部分芬太尼,有些人甚至会说中国提供了所有芬太尼。”特朗普宣称:“他们把芬太尼运到墨西哥,甚至运到我们国家。我们征收20%(关税),所以他们为此付出了数十亿美元的赔偿金。我认为我们会解决这个问题,让中国最终转向对制造这种毒品的人判处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7月16日,白宫东厅,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贩运法案”

有人慌了:若中方提要求,特朗普究竟会让步多少?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一些美国政府官员正专注于让中方同意采购一定数量的美国商品和服务(数量尚待确定),这或许能缓解特朗普对贸易逆差的担忧,但从长远来看,这对缩小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作用不大。

报道称,特朗普目前对中国的“温和态度”正导致其顾问团队内部出现分歧。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贸易团队中的一些成员希望对华采取强硬立场,并私下放狠话称,“出口管制永远不会成为贸易谈判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美方批准英伟达H20芯片销往中国的政策转向,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当地时间7月15日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承认,美方放松芯片出口管制是美中官员近期在伦敦和日内瓦举行的贸易谈判的一部分,双方旨在缓和贸易紧张局势。

因此,这一事态发展引发了美方一些人的担忧——若中方提出要求,特朗普政府究竟会在国家安全政策上让步到何种程度?

知情人士透露,一些鹰派顾问担心,进一步放松对华芯片管制如今已不可避免。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允许销售性能不及英伟达最优版本的H20芯片与出口尖端硬件有本质区别,他们认为这根本没什么可讨论性。

同时,当前密切关注局势的还有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各个盟友和企业,美国原本试图借助这些企业的力量来打压中国的科技行业。知情人士认为,这些地区的政府和行业官员已接收到明确信号——华盛顿的战略可能会发生变化。

有多达六名曾与特朗普团队就中国问题进行过互动的科技行业官员就表示,他们经常在会谈结束后寻求更多政策细节,结果却发现核心目标在后续讨论中已发生了变化。

特朗普“反复横跳”,中方仍然需要警惕

彭博社称,从过往的许多情况来看,负责制定对华科技政策的美方官员在做出决定时,多次将曾经参与其中的部门排除在外。

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曾在芯片设计软件领域实施对华出口管制;而到了7月初,特朗普政府又解除了这一对华芯片禁令。报道称,这一系列操作令特朗普政府内部的许多人都感到意外。

知情人士称,同样的,此次恢复英伟达H20芯片对华销售的决定,特朗普政府之前也做了严格的保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英伟达CEO黄仁勋 《商业内幕》

彭博社称,特朗普以经常改变对华立场而闻名,有时在表明一种立场后又会迅速改变这一立场。当然,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频频招致批评,不排除其立场可能再次出现反复的可能性。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王毅全面阐述了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强调双方应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转化为具体政策和行动。希望美方以客观、理性、务实态度看待中国,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制定对华政策,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共同找到一条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双方一致认为会晤是积极、务实、建设性的,同意加强外交渠道及各领域各层级沟通对话,发挥外交部门在推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时,探索扩大合作领域。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