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线投资10亿元,国产射频芯片厂商被申请破产审查!

(来源: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信息显示,7月11日,国产射频芯片厂商——见闻录 (浙江) 半导体有限公司 (曾用名:杭州见闻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见闻录半导体”) 被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破产审查。

资料显示,见闻录半导体成立于 2016 年,主要从事射频类芯片的量产化产业,创始人盛荆浩曾任职于日本东京精密。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瞄准布局进入5G射频通信领域,选择国家列为35项被卡脖子技术之一的高频滤波器进行攻关,并且走的是IDM路线。产品主要应用在手机和各类消费电子和通信设施领域。

经过多年的研发及量产化测试,见闻录半导体已经完整掌握了体声波滤波器(高频滤波芯片)、双工器、多工器的量产制备工艺,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性能达到国际一线品牌产品同等水平。目前已获57项发明专利,其中国内专利35项,PCT国际专利22项。

融资方面,2019年至2022年间,见闻录半导体先后共完成四轮融资,获得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及春阳资本、德汇创投、勤桦投资等多家机构的投资。

从公司发展历程来看,2019年,见闻录半导体的第一版以工业化为标准、自主知识产权的谐振器流片成功;2020年,第一版以工业化为标准、自主知识产权的Band3滤波器流片成功,据说其研发的滤波器采用氮化铝压电薄膜器件结构,成功避开国际专利壁垒。

2021年3月,湖州见闻录产线一期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可年产16.3亿颗MEMS射频芯片,该项目被列为“浙江省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并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开展深入合作。

2022年8月,浙江省湖州南太湖新区官方消息显示,该项目设备已全部进场,调试工作顺利,预计月底正式投产,且尚未投产就已接到不少订单。

2024年1月该公司负责人接受“潮新闻”采访时曾表示:“我们是2023年7月正式投产,到目前订单已过亿元,现在每天都是满负荷生产。把产能提上去,是我们今年的大任务。”产能初期是每月1500片,预计2024年四季度满产可达每月5000片产能,产线满产一年的产值是14亿。该负责人还预计,2024年营收将超过5亿元。

客户方面,见闻录半导体负责人当时还透露,其已经和中国联通、努比亚、爱立信、阿尔卡特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合作,“从客户的反馈来看,他们对我们的产品总体上很满意。特别是性能方面,我们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真的不输给国外同行。”“但价格只有海外进口的一半。”

然而,时隔仅数个月之后,2024年7月,因专利代理合同纠纷,见闻录半导体就被起诉至法院。随后,见闻录半导体又陆续出现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创始人盛荆浩被限制高消费、股权被冻结、旗下湖州见闻录科技有限公司被查封等问题,直至近日,被申请破产审查。截至目前,有一件未履行的案件金额为858.9万元,还有一件被列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涉案金额达366.82万元。

对于见闻录半导体自2023年7月工厂开始投产之后,仅一年多时间就开始陆续出现各种经营问题,并最终被申请破产审查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与2022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射频芯片市场增速下滑,价格竞争激烈有关。

比如,国产射频芯片大厂卓胜微,其2022年营收同比下滑20.63%至36.77亿元,净利润同比大跌49.91%至10.69亿元;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9.05%至43.78亿元,净利润仅同比小幅增长3.80%至11.20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48%,净利润暴跌64.20%至4.02亿元,至于营收增长利润暴跌原因,主要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的毛利率下滑。

此外,见闻录半导体的IDM模式以及新一轮融资失败也是导致其资金链断裂的关键。

虽然对于芯片企业来说,IDM模式能够使得自身的设计和制造一体化,可以带来较高的协同效应(比如一些器件的设计和自身的制造工艺绑定,可以实现更出色的性能表现)和供应链的稳定性,但前提是拥有足够的订单需求。如果没有足够的订单,闲置的工厂不仅无法带来营收,还会产生巨大的成本压力。

有消息称,见闻录半导体的MEMS射频芯片工厂在投产后,产能利用率一直都很低,2024年更是只有30%左右。如此低的产能利用率的背后,则意味着工厂不仅无法盈利,还将面临着高昂的设备折旧费用和巨额的亏损,一旦无法获得融资,资金链出现断裂,企业必然将面临停摆危机。

来源:芯智讯-浪客剑

上一篇:最爱什么手机? 黄仁勋:谷歌Pixel
下一篇:一加Ace 6系列曝光:骁龙8至尊下放+全新次旗舰芯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