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宣而战 战机奔袭千里20余次轰炸胡塞武装3座港口

7月7日,以色列空军悄然起飞,一场代号为“黑旗”的军事行动悄无声息地拉开帷幕。多架战机从南部基地升空,直奔两千公里外的也门西海岸,目标锁定胡塞武装控制下的三座港口。

拉斯伊萨、胡代亚达和苏莱曼三港,在短短数小时内遭遇超过二十轮密集打击,火光冲天,浓烟弥漫,整片海岸线瞬间化为焦土。

这场突袭发生得极其突然,但背后隐藏的暗流已酝酿多时。就在前一日,胡塞武装向以色列本土发射了一枚“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目标直指本·古里安国际机场。

图为内塔尼亚胡 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内塔尼亚胡 资料图

这并非孤例,过去数周内,胡塞已多次使用弹道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雅法、阿什克隆、埃拉特等地都曾成为导弹的落点。这些远程袭扰不断撩动以色列的神经,也成为此次长距离空袭的直接导火索。

胡塞方面并未坐以待毙。Al Masirah电视台在空袭发生数小时后紧急播报称,胡代亚达地区遭遇以军二十多次攻击,并声称其空军成功击退部分以色列战机。尽管战果未被以色列方面证实,但胡塞的反应迅速且高调,表明其并未被打乱节奏,反而加大了导弹攻击力度。

胡代亚达地区遭遇以军二十多次攻击 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代亚达地区遭遇以军二十多次攻击 资料图

以色列国防部长伊扎克·卡茨在行动结束后发表声明,语气坚决,态度鲜明。他直言:“胡塞武装的命运将与伊朗一样,举起武器者,必将失去双手。”这番话不仅释放出强烈的军事信号,更是对以色列国内外舆论的一次统一动员,意在警示所有潜在敌对力量。

从战术角度分析,以色列此次空袭并非一次简单的报复行为,而是一次对胡塞基础设施的定点清除。三座港口被选为打击对象并非偶然。拉斯伊萨港是胡塞石油出口的生命线,胡代亚达港则是胡塞获取外部物资的主要入口,苏莱曼港的发电站更是其能源根基。

以军军事打击不断升级 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军军事打击不断升级 资料图

以色列军方在空袭前还对这些区域发布了疏散警告,提醒附近民众和工人尽快撤离,显示出其此次行动的明确目标并非人员,而是港口设施本身。

胡塞的应对策略也在变化。面对以军不断升级的军事打击,其作战模式更加灵活,逐步转向不对称作战。通过廉价的无人机和导弹,胡塞持续对以色列施压,迫使其高频启用昂贵的“铁穹”防御系统,形成资源上的消耗比失衡。

同时,胡塞背后的伊朗因素也逐渐浮出水面。伊朗对胡塞的长期支持,包括导弹技术、情报共享与后勤补给,使胡塞具备了远程打击能力,成为以色列国家安全的新焦点。

以色列的压力远不止胡塞一线。7月6日,以军第810旅突然越境进入叙利亚南部,对多个前政权遗留军事目标展开地面打击。同日,黎巴嫩北部、东部和南部相继遭遇以军九轮空袭,目标多为真主党设施。

被摧毁的城市大楼 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摧毁的城市大楼 资料图

加沙地带的局势更是雪上加霜,仅在7月3日至4日两天内,已有超过300人因空袭丧生,自新一轮冲突以来,巴勒斯坦死亡人数已突破5.6万。

以色列国内也感受到多线作战带来的巨大压力。军方在7月6日宣布,将向全国范围内的5.4万名大学生发出征召令,要求其服役以填补兵力缺口。这项动员措施被视为应对当前战线扩张的紧急手段,但也引发社会内部的广泛讨论。

许多青年团体担忧个人学业和就业前景被战争卷入,部分媒体更是直言国家正逼近“战略超载”边缘。

经济领域的震荡也随之而来。港口空袭导致红海航运线路平均延误时间增加12小时以上,国际油价应声上涨,美国纽约原油期货一度突破92美元。

国际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上扬,欧洲三大股指下跌,黄金与美债成为资本转移的新避风港。能源和物流的全球波动,正是这场中东战火外溢效应的直接体现。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局势走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平民伤亡。中方也多次表达立场,强调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维护地区稳定与红海航道安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国之一,对红海局势尤为关切,始终主张多边协商、共同安全。

美国在表态中继续强调对以色列“自卫权”的支持,同时呼吁避免无差别打击平民目标。俄、伊、土等国则强烈谴责以色列空袭行动,认为其破坏地区稳定,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连锁反应。

中东多国政府也纷纷表态,沙特、阿联酋呼吁通过外交方式解决胡塞问题,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情报数据显示,胡塞武装正在加快导弹技术的本地化与量产能力。

6月起装备的新型“巴勒斯坦2”导弹已引起美方高度警惕,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警告称,胡塞已成为伊朗在红海的“战略前哨”,其远程打击能力对以色列构成实质性威胁。以色列防务部门也在加速构建“红海安全屏障”,以阻止胡塞进一步扰乱国际航运通道。

胡塞武装并未因港口遭袭而示弱。7月7日当天,其再次宣布向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发射导弹,并将打击范围扩展至雅法、阿什克隆等地。以色列虽称“铁穹”系统已拦截部分导弹,但多地仍传出爆炸声,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干扰,社会安全感持续下滑。

以色列军方评估指出,胡塞的导弹袭击正从象征性挑衅转向实质性破坏,中东局势正在失去战略可控性。红海正从贸易通道变为军事高压地带,任何一次误判都可能引发地区性危机甚至更大规模冲突。

这场远程空袭,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政治宣示,是力量对抗的延伸,也是地区博弈的缩影。中东局势已不再是局部冲突,而是多方势力交织下的复杂博弈。每一次导弹升空、每一架战机轰鸣,背后都是战略意图的释放与安全格局的重构。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以色列的突袭行为虽声势浩大,但能否真正压制胡塞的反制能力,仍存诸多未知。而胡塞是否会在压力之下失控升级,也牵动着全球神经。中东这盘棋,远未进入收官阶段,任何一步走错,都可能引发不可逆的后果。

在这场看似遥远的冲突中,中国的立场始终坚定明确。维护地区和平、推动对话协商、保障全球能源通道安全,是中国始终倡导并积极践行的外交原则。

面对纷繁复杂的中东局势,中国不选边站队,而是选和平发展;不鼓励对抗,而是推动共赢。当战火尚未熄灭,和平的声音就更显珍贵。未来的中东,或许仍风云变幻,但和平的希望,不能熄灭。

信息来源:
[1] 胡塞武装导弹袭击以色列 红星新闻
[2]以色列空袭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区重要港口和能源设施 北青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截图

上一篇:南京"红姐"被指与1691名男性发生关系 已被抓获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