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一个问题,在公司里,什么样的人死得最快?
是那个天天摸鱼,把Bug写进祖传代码里的老油条?
还是那个天天跟老板对着干,把“不爽”写在脸上的刺头?
都不是。
死得最快的,永远是那种任劳任怨,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并且乐于助人,浑身散发着“人性光辉”的老实人。
因为在职场这个黑暗森林里,猎人开枪,从来不打那些一看就不好惹的,专挑那些看起来人畜无害,甚至还会发光的兔子下手。
毕竟,谁不喜欢捏软柿子呢?
尤其是在互联网大厂,这个把“丛林法则”伪装成“扁平化管理”的神奇地方。
在这里,善良,是一种需要用高额职业生涯成本来维持的奢侈品。
而我,就曾经是那个买办了这份奢侈品,然后被人连人带货一起端走的冤大头。
1. 那个夏天,我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三年前,我还在某互联网巨头做后端开发,不大不小算个技术骨干,手底下带着几个项目。
那年夏天,部门里来了一个实习生,姑且叫小龙吧。
小龙这孩子,背景非常亮眼,985的,简历上全是各种奖学金和亮瞎眼的项目经历。人长得精神,嘴也甜,见谁都喊“老师”,一口一个“您”。
领导把小龙分给我带,我其实挺开心的。
毕竟,谁不希望能带出一个得力干将,以后好帮自己分担点火力呢?
而且,看着他那副对技术充满热情,又对职场充满敬畏的样子,我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十年前刚毕业的自己。
一样的青涩,一样的热血,一样的,天真。
出于一种“过来人”的责任感,也出于一点点“为人师表”的虚荣心,我对他可以说是倾囊相授。
我给他讲我们的技术架构,给他画系统的流程图,手把手地带他做Code Review,甚至把自己总结了好几年的“防坑笔记”都分享给了他。
小龙也确实“不负众望”,学得飞快,很快就能上手参与一些边缘业务的开发。
我当时天真地以为,我这是在培养一个未来的技术大神,一个能并肩作战的战友。
现在回头看,我那时候的笑容,就像一个在屠宰场里精心给小猪喂食的饲养员。
我以为我在搞养成,其实人家是在对我进行“降维打击”。
2. 半夜三点,那个P0事故的电话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周四。
那天晚上,我正准备下班,小龙跑过来说,他负责的那个小模块,已经测试通过,准备发布上线了。我照例看了一下他的代码,逻辑清晰,注释完整,没什么大问题,就同意了。
然后,我就回家吃饭睡觉去了。
真正的噩梦,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
一阵夺命连环call把我从梦中炸醒,是公司SRE团队打来的,电话那头的声音撕心裂肺:
“生产环境挂了!用户无法下单!P0级事故!赶紧上来处理!”
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脑。
登上后台一看,完了,支付网关全面阻塞,数据库连接池被打满,整个交易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事故原因很快就定位了:一个由边缘模块发起的数据库查询,因为缺少了一个关键的索引,在某个边界条件下,变成了一个全表扫描的慢查询。在高并发下,这个慢查询瞬间锁死了整个数据库。
而那个模块的最后一次代码提交者,正是小龙。
我立刻在工作群里@小龙,但他没有任何回应。我打电话,也没人接。
群里,各路领导的@已经炸开了锅,CTO都被惊动了。王总,我的直属领导,在群里发了一句:“@强,怎么回事?这是你的责任范围!”
我看着屏幕上那行稚嫩的代码,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这事儿如果坐实了,小龙的实习生涯,甚至是整个职业生涯,可能都会留下一个巨大的污点。
他才22岁,人生刚刚开始。
而我,32岁,有家有室,有房贷有车贷,正是最皮实、最耐操、也最适合“背锅”的年纪。
那一刻,骑士精神、长兄如父、舍己为人……这些在职场里P用没有的词,像病毒一样占领了我的大脑。
我深吸一口气,在那个几百人的大群里,打下了一行字:
“对不起各位领导,是我的问题。我在做Code Review的时候,疏忽了对索引的检查。我负全责。现在正全力回滚。”
发出去的那一刻,我甚至感到了一丝悲壮的、自我牺牲的豪情。
我以为我拯救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
3. 他拿了A,我背了C
后来的故事,很俗套。
我熬了个通宵,把系统恢复了。第二天早上,小龙终于回了消息,微信上给我发了一大段文字,核心意思就几个:
“强哥,对不起,我昨晚手机静音了没听到。”
“强哥,谢谢你,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强哥,你这个恩情我记一辈子。”
他还特地跑到我工位上,当着周围同事的面,给我鞠了个90度的躬。
演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王总也找我谈了话,先是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又“语重心长”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强啊,我知道你是为了保护实习生。心是好的,但流程就是流程,事故就是事故。这个锅,你必须背。”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只能点头,说“是是是,我的责任”。
那年年底的绩效评定,因为这次P0事故,我拿了一个惨烈的“C”。
年终奖归零,晋升通道关闭。
而小龙,因为“积极好学,成长迅速”,再加上没有直接的“事故记录”,绩效是“A”。
我当时,虽然心里有点不舒服,但还是安慰自己:算了,就当是花钱买个心安,保护了一个好苗子。
我天真地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现实很快就告诉我,我不是保护了兔子,我只是给一只披着兔子皮的狼,挡了一颗本该射向它的子弹。
4. 世界上最大的讽刺
三个月后,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我们部门和另一个核心部门合并,王总被调去负责一个边缘业务,新上任的总监,大刀阔斧地提拔新人。
我收到了那封任命邮件。
邮件里,我的新老板的名字,赫然写着——小龙。
对,就是那个小龙。他越过了我,甚至越过了组里好几个比我资深的同事,直接三级跳,成了我的直属领导。
那天下午,他像往常一样,端着一杯瑞幸,笑眯眯地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用不大但足以让周围人都听到的声音说:
“强哥,以后还要多跟你学习。晚上我做东,咱们团队一起吃个饭。”
我看着他那张年轻、英俊、写满了“前程似锦”的脸,和他眼神深处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我当年完全没看懂的轻蔑。
我感觉整个世界,就像一个荒诞的、巨大的马戏团。
而我,是那个脸上画着小丑妆,还自以为是英雄的傻子。
后来我才从HR的朋友那里,断断续L续地拼凑出真相。
小龙,是集团某个副总裁的亲外甥。
他来我们组实习,不过是走个过场,熟悉一下基层业务。那次所谓的“P0事故”,是他、王总,甚至更高层,早就通过气的一场“戏”。
他们需要一个“事故”,来为后续王总的调离和组织架构的调整,做一个“合理化”的铺垫。
而我,那个最老实、最能抗事、背景最干净的“技术骨干”,就是那个被精心选中的、用来献祭的“锅”。
我替他背的,根本不是一个“技术失误”。
我替他背的,是他在权力晋升之路上,一块小小的、无关紧要的“垫脚石”。
5. 一些不那么正确的职场感悟
这件事之后,我很快就离职了。
我没法在那样的环境下,每天对着一张让我恶心的脸,汇报工作。
现在,我自己带一个小的技术团队,也招实习生。
但我再也没有了当年那种“倾囊相授”的热情。
我只想把一些不那么正确,但足够真实的道理,告诉大家。
第一,永远不要替别人背锅。 除非你知道他爹是谁,或者你收到了足以让你后半生衣食无忧的封口费。否则,你的善良,只会成为别人加官进爵的投名状。
第二,职场上,解决问题不是最重要的,不成为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你的技术能力,决定了你能走多快。但你的风险意识,决定了你能走多远。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尤其是在利益面前。
第三,放弃你的“圣母情结”。 公司不是你家,同事不是你兄弟,领导更不是你爹。大家都是来搞钱的,只不过有的人顺便交个朋友,有的人顺便捅你一刀。你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去为别人的前途,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当一件事的收益和风险极度不对等时,不要相信任何人的承诺。
就像我当年,背锅的风险是绩效C和年终奖归零,而收益,仅仅是一句虚无缥缈的“谢谢你,我记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