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举国庆祝"停战胜利" 四大铁杆盟友却无一发来贺电

6月24日,伊朗宣布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持续了12天的激烈冲突就此画上句点。伊朗政府称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媒体频频渲染“革命卫队击退美以联合打击”的画面,街头巷尾张灯结彩,民众高举国旗高声歌唱。

但在这片欢腾中,一个细节却格外扎眼:曾在最危急时刻为伊朗冲锋陷阵的4大铁杆盟友——胡塞武装、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竟无一发来贺电。这是忘记?还是沉默的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梅内伊、特朗普、内塔尼亚胡(左起)

早在6月13日,两国战火骤然点燃。以色列深夜出动战机对德黑兰实施空袭,核设施接连爆炸,防空系统遭受重创。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伊朗迅速反击,革命卫队在炮火中展开报复行动,宣称“绝不妥协,不退半步”。

美国也在中间加入战局。6架B-2轰炸机从关岛起飞,穿越中东上空,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两大核设施实施打击。导弹如雨倾泻,摧毁了大量研究设备。美方宣称“伊朗核能力已被摧毁”,而伊朗则表示“仅让研究延缓几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为了支援伊朗,胡塞武装打破与美方的停火协议,红海再掀惊涛骇浪。导弹直指美军舰船。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加紧备战,黎巴嫩真主党调集火箭弹部署边境,伊拉克民兵无人机盘旋美军基地上空。一时间,中东烽火四起,伊朗“抵抗轴心”全面出动。

伊朗革命卫队更是发布视频,展示自研高超音速导弹精准命中以色列目标的画面。画面刚刚热播,6月23日凌晨,美方通过卡塔尔传递停火建议。12小时后,伊朗宣布接受。这场突如其来的转折,让盟友们措手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

6月24日午后,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德黑兰街头顿时沸腾,民众挥舞旗帜,高喊反美反以口号。媒体纷纷报道“革命卫队打疼美国和以色列”,“五角大楼高层陷入恐慌,特朗普主动请求停火”。伊朗高层将停火称为“战略胜利”。

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在电视上热情洋溢地宣布:“我们完成了全部军事目标。”美方更是高调宣称“彻底摧毁了伊朗的核能力”,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自称“调解了中东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民众高呼“美国以色列去死”

三方都在宣称胜利,却没有人提到真正的代价。以色列有28人死亡,数百人伤残;伊朗则损失更为惨重:610人遇难,德黑兰多处建筑被毁,民众生活陷入停电与物资短缺之中。

伊朗民众却没有沉浸在痛苦里。革命广场上,歌声、舞蹈与烟火交织,仿佛胜利已成定局。总统佩泽希齐扬在公开信中称:“我们英勇抵抗,赢得了尊严。”但在这面“胜利”的旗帜背后,盟友们的沉默却格外刺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塔尼亚胡发言

胡塞武装是第一个表态的。但他们并不是庆祝,而是在停火后发布声明:“继续对以色列实施打击,直到加沙封锁解除。”没有一句对伊朗的祝贺,只有字字铿锵的愤怒与孤勇。

真主党沉默了。此前他们在黎巴嫩南部集结上万名士兵和成千上百枚火箭弹,随时准备对以色列展开攻击。如今,他们被迫撤回重武器,面对以军清剿的风险,却等不到伊朗一句回应。

哈马斯更是尴尬。在冲突爆发之初,他们与伊朗协调作战,配合加沙战线。但停火来得太快,哈马斯没有准备,也没有退路。他们只能独自面对以军“彻底清除”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

伊拉克民兵的局势同样不容乐观。他们的导弹车部署在美军基地附近,原本是伊朗战略的一部分。但在没有得到通知的情况下,伊朗突然接受停火,使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巴基斯坦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冲突刚爆发时,巴防长大声疾呼:“伊斯兰国家必须支持伊朗。”可停火一出,他立刻改口:“谴责侵略,但不会与伊朗有任何军事合作。”这番急转弯,揭示了伊朗地区信誉的流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这些盟友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在最艰难的时刻站出来,为伊朗承担风险,牺牲自身的安全。而伊朗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沉默停火,未与他们协商,甚至连一句安抚都没有。这不是遗忘,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抛弃。

伊朗的停火是否必要?答案或许是肯定的。以色列空袭摧毁了其近一半导弹发射平台,革命卫队多名高层被斩首,核科学家也有伤亡。经济层面更是岌岌可危,石油出口暴跌90%,外汇储备仅剩280亿美元,人民生活困顿,街头抗议频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梅内伊发表讲话

外交方面,伊朗处于孤立状态。俄罗斯虽口头支持,但未提供实质援助。阿拉伯国家纷纷施压,担心霍尔木兹海峡封锁影响石油出口。在多重压力下,哈梅内伊做出了妥协。

6月25日,伊朗议会宣布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这意味着伊朗可能将采取更加隐蔽的核发展路线,不再接受外部监督。民众在街头游行,高呼“伊朗不会低头”,表达不满与抗争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塞武装发言人讲话

这一决定背后,隐藏着伊朗对未来的深度焦虑。他们担心美以再次联手发起新一轮打击。伊朗新任驻华大使紧急访华,带来三项任务:深化中伊友好,扩大经济合作,寻求防空与武器采购支持。

中国的立场始终鲜明:反对单边制裁,主张以政治手段解决争端。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国与俄罗斯、巴基斯坦共同推动“立即无条件停火”决议,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这一立场,为中东局势注入了稳定与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梅内伊眼神犀利

伊朗的“胜利”是否真的值得庆贺?它赢得了短暂的喘息,却失去了盟友的信任。“抵抗轴心”出现裂痕,未来或各自为战。曾经为伊朗火中取栗的伙伴,如今在战火中孤立无援。

战争从未真正结束。停火协议没有第三方监督,没有划定界线,几小时后就被双方互相指责违反。核心矛盾一日未解,中东的火药桶就一日难以封盖。

真正的输家,是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平民。他们没有胜利可言,只有废墟与哀伤。胡塞武装的坚持战斗声明、真主党的沉默撤军、哈马斯的孤军奋战,都是这场停火背后更深的悲剧。

伊朗若想重建地区威信,必须正视这一信任危机。战略不应只为眼前利益,更应考虑长久布局。盟友的支持不是理所当然,而是相互信任的结果。

未来中东风云再起时,伊朗是否还有人愿意为它两肋插刀?这,或许才是这场狂欢之后,最值得伊朗深思的问题。

信息来源:
[1]特朗普:以伊冲突可能再次爆发,或许很快 环球时报
[2]伊朗民众庆祝伊朗和以色列停火 新华社新媒体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