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 王伟进 郭静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为什么要办好综合高中,如何办好综合高中,需要引导正确认识办好综合高中的重要意义,针对综合高中办学实践中的现实堵点问题予以有效解决。
01
办好综合高中很有必要
办好综合高中对于优化我国高中教育体系和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办好综合高中可增强教育多样性和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当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实行普职双轨发展模式,学生根据中考成绩分流。这种分流方式忽视了不同能力禀赋学生的成长规律。发展综合高中,可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适切教育,铺设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多元化成长赛道。其次,办好综合高中可推动职普融通,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已逐步转变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对于普职融通一直缺乏良好的制度设计。国际上,美国、瑞典分别有95%以上、90%以上的学生就读于综合高中,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也都建有一定数量的综合高中。综合高中是实现高中阶段职普教育融通的重要载体,办好综合高中是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再次,办好综合高中可拓展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夯实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综合高中能够有效联结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普通高中教育和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建立与人工智能时代更匹配的培养内容和课程体系,从而为未来市场所需高素质人才夯实知识和技能基础。
02
明确综合高中办学目标和定位
当前各地综合高中虽然体现了普职教育内容的结合,但以高考升学为主导,与适应学生不同能力禀赋、提供多样选择的办学目标出现错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综合高中招生形势非常好,原因在于学生在中职读书可拥有普高学籍,若不适应高中课程,还可以转入中职班,部分综合高中成为延缓普职分流的“工具”。为此,需要明确综合高中的办学目标和定位。一是明确综合高中是为科学与技术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奠基的重要教育模式,要聚焦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需要的复合型能力素质,奠定文化基础、职业素养兼备的扎实知识基础。二是对普高、中职、综合高中、特色高中等进行系统化设计、一体化布局,清晰定位不同类型高中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发展路径,统筹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三是健全高中阶段学校分类评价和督导制度,有序引导高中学校按特色分类发展。
03
建立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
当前,不少综合高中课程体系由相应的普职课程叠加组成。比如,在普通高中学校设置的综合高中班内,通常会增加职业认知课程模块,将原有普高任意选修课与职业认知或职业技能课程进行置换,以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打基础。普职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其知识理论基础、课程组织形式等均不相同,简单的课程组合难以实现普职课程的有效融通,也无法达到综合育人、多样化成才的目标。为此,需要建立既与其他高中统一又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一是统一设置高中阶段教育核心课程。基于高中阶段学生必备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为高中阶段学校统一设置核心课程,确保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能达到支撑其未来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国际上,美国为高中确立了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和计算机科学课程在内的“五项新基础”课程,日本确立了“共通必修科目”等。基于技术发展态势和我国高中学校发展实际,可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数字技术等设置为高中教育的统一核心课程。二是研发相对独立又职普融通的“课程池”。组织行企校研等有关人员共同组建综合高中课程体系研发团队,以职普融通为重点,注重综合高中与高等教育阶段(高职、职教本科、应用型大学)课程内容相衔接,建设综合高中课程体系。以“宽基础、活模块”为方向,推动优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联合建设“课程池”,不断完善综合高中课程体系。
04
畅通学生向上多样化成长通道
当前,由于招生考试制度没有适配性调整,综合高中学生出口尚不明朗。现有普通高考和高职(大专)分类考试制度均未针对综合高中人才培养进行配套设计。一些地方明确综合高中学生毕业后有多种选择,可参加夏季和春季高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实现多元发展、多样成才。但事实上,综合高中学生参加高考比不过普通高中,升高职不如“3+2”贯通培养,就业比不过中职。建议畅通综合高中学生多样化成才出口。一是统筹省域或市域内职教本科和应用型高校,搭建以课程体系贯通为核心的综合高中学生“高中—本科”贯通培养体系,畅通综合高中毕业生升学通道。二是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建立完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化机制,推动书证融通,畅通学生多样化成长立交桥。
05
加强区域内教学资源的统筹配置
调研发现,现有综合高中的管理重心偏低,资源统筹配置机制尚不健全。一是县域内中职学校数量较少。不少县(区)教育局长普遍反映,县域内中职学校数量少,可统筹协调的普职教育办学资源有限,整合优势资源成建制举办综合高中条件不足。二是启动资金和运行经费短缺。相对于单一功能的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综合高中兼有学术类和职业技术类课程,需要完备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教学设备和场地作保障,办学成本更高,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凸显。三是教师教学能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中职学校或普通高中为基础设立的综合高中,由于中职学校文化课要求低于普通高中,普通高中的教师又无法承担职业技术类课程,导致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师均无法满足综合高中的办学需要。办好综合高中需要提高管理层级,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统筹配置。一方面,要依托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定向培养与全员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综合高中教师队伍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以地市为单位,综合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和学校特色等,选择资源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设置专项经费,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试点建设示范性综合高中。
[王伟进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郭静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人事处副处长、研究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智库”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