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子傲
我喜欢天马行空,不限方式,去做开放任务,最终达成一个伟大的目标。
姜哲源
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4月19日,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终点处,一位小伙儿站在梯子上,盯着跑道。他绑着红色“必胜”发带,扯着嗓子,为正努力奔跑的人形机器人“小顽童”“旋风小子”呐喊助威。
历经3小时27分钟,身高仅1.2米却爆发力惊人的“小顽童”第二个冲过终点,“旋风小子”快速倒腾“小短腿”第三个撞线。小伙儿挥舞双臂,骄傲地面向众人喊道:“我们是来自昌平的企业‘松延动力’,第二个、第三个撞线的都是我们自研的N2机器人!”
一战成名。人群里、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N2与人类相仿的跑姿,也认识了这个阳光开朗的小伙儿——松延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
位于北五环外的松延动力公司装配调试车间里,几位工作人员正忙碌地组装已实现量产的N2机器人。在这里,姜哲源的工作日程表半小时起排,接待投资人、盯研发进度……每天处理几十个待办事项,经常凌晨一两点钟才回家。
“倒地起身”,一个机器人的算法式样明明测试时好好的,可上了真机效果就变样了。团队想了一周也没捋出头绪。“你们试试把地面的回弹系数调一下呢?”刚忙完手头工作的姜哲源只看了一遍,就找到了问题所在。
与姜哲源并肩作战的70余个兄弟姐妹,大都是和他一样干劲儿十足的95后。同事形容:“姜总最让大家佩服的,是时刻都保持‘满电’高能量。”
姜哲源从小动手能力超强,初中时就带领同学放飞了近地小火箭气球,拍摄到了近地太空的景象。学生时代,他坚定了创业的想法。“我喜欢天马行空,不限方式,去做开放任务,最终达成一个伟大的目标。”高二那年,他跃跃欲试想要辍学创业,被父母拦了下来。高考,他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一直读到博士。
2021年,姜哲源有了新兴趣。“那时候,四足机器人比较火,但人形机器人研究的相对比较少,我盯上了这个没被广泛开垦的领域。”很快,在清华的实验室里,他完成了人形机器人的硬件开发、算法跑通。
一篇业界论文又唤醒了姜哲源内心创业的种子:论文基于AI大语言模型,用人类语言,能引导机器人完成家中各项任务。“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真有走进千家万户的可能。”姜哲源做出了大胆的决定:退学,专心创业!
2023年9月,松延动力正式成立。“一开始没人愿意给我们投资,我和父母还有合伙人一起凑了100多万元的启动经费。”与行业头部的创业者相比,姜哲源笑称自己带的是“草根团队”,就像马拉松赛道上的“小顽童”一样,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看好。
这群年轻人憋着一股劲儿。公司成立一个多月就造出了第一代样机,紧接着,又造出了仿生人脸设备、家用具身智能机器人,而在马拉松比赛中大放异彩的N2机器人,从立项到能在室内外多场景一镜到底连续空翻,只用了半年时间。
公司成立不到两年,目前已完成了五轮融资。
“39900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马拉松比赛结束时,姜哲源直接在现场带起了货。松延动力的产品主要用于教学模具、导游接待、展览展示等场景。姜哲源说,公司已接到六七百单,如果全部交付,今年四季度就能实现正向现金流。
对于未来,姜哲源充满了期待,“如果数据采集得够快,3到5年,就有可能让养老机器人、保姆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
“小顽童”,继续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