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旧物寄情思
□汪小科
(CFP 图)
阿公阿嬷去世后,从前的老厝就空出来了。恰逢假期无事,父亲便喊我一起回老家整理长辈们留下的老物件。
一向生活从简的我问父亲:“这些旧物是卖掉还是扔掉?”“先归类整理好了再说吧。”从父亲犹豫不决的口吻中,我察觉到他不忍对这些物件“断舍离”。于是在整理时我也格外小心,生怕把它们磕碰坏了。而当我小心翼翼搬动它们时,一段段回忆也随之浮现脑海中。
印象中,在我小的时候,阿公经常骑着那辆“二八大杠”,载着我出门走街串巷。每次都得兜风到夕阳西下,看到街边老铺子亮起灯,阿公才会蹬着自行车往家的方向驶去。厅堂里的那个老式挂钟,过去家里人经常轮流给它“上链”,发条的滴答声也陪伴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直到现在它还能整点报时,声音依旧响亮。阿嬷踩过的那台老式缝纫机,虽然很多地方都已经生锈、磨损,机针也钝了,但每次看到它,我就不禁想起阿嬷戴着老花镜,在灯光下辛勤忙碌的样子,那些温暖的时光仿佛还触手可及。卧室里的那台老式收音机布满光阴的裂纹,同样是“古董”了,可只要打开它,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我就觉得时间仿佛倒流了,瞬间又回到年少时与长辈们坐在屋里听曲、话仙的日子。
碗柜里摆放整齐的搪瓷盆和搪瓷缸颇具年代感。尽管表面已有斑驳,还有一些焊补过的痕迹,但它们曾是阿嬷一直舍不得丢掉的“老伙计”,每次我回老家,它们总会盛满阿嬷的拿手菜,好像怎么都吃不完。还有阿公戴过的斗笠、阿嬷常用的篦子以及几代人用过的暖水瓶,各种老物件整理出来堆积如山,回忆也如幻灯片一样,不停在我眼前闪现。不知不觉,我的眼眶蓄满泪水,总觉得只要这些旧物还在,阿公阿嬷就没有走远,岁月依旧是温热的。我忍不住转头对父亲说:“这些‘宝贝’,咱们还是别扔了,留着当作念想。”“好,听你的,都留下吧。”父亲哽咽地回答,随即抬手抹掉眼角的泪。
回到家后,我卸下一天的疲惫,喃喃自语道:“今天也没‘清减’,反而沉重了许多。”正打算躺下休息一会儿,突然听到女儿的喊声:“妈妈,快来看,这是什么?”我走过去一瞧,才知是她在手机上刷到一个短视频。本以为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段子,我仔细看后却被吸引了,视频里展示了多块小手绢,上面印着各种图案,有卡通人物、草花树木、名胜古迹……当屏幕上出现一条手绢被折成小老鼠的形状,还配着一段文字:三十年前的小手绢,你还记得吗?我才猛然想起,这不就是以前长辈们给我折过的手绢样式。思绪再次如潮水般涌来,我忍不住跟着视频里的旋律,哼唱起阿嬷教我的闽南童谣。
唱着唱着,脑海中又隐约记起些什么,我转身回屋翻箱倒柜。不久后便找出年轻时穿过的“海魂衫”、针织毛衣、健美裤……那些毛衣还是母亲用上好的毛线为我织的,即使过去许久,上面仍然存留着母亲双手的温度。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是念旧的,因为留着这些旧物,很多美好的记忆才得以延续。每当触碰它们,被岁月尘封的画面就会鲜活起来,让我知道,思念从未远去。这些老物件是时代变迁的生动写照,能让我在岁月的长河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它们安静地待在角落,却总能在不经意间,把时光里的故事娓娓道来。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