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南省三亚市出发,乘坐直升机飞行1小时左右,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一行抵达我国首艘第六代国产超深水半潜式平台——“奋进号”。
记者当日跟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活动探访“奋进号”平台,了解我国在钻完井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这里深入我国南部海域,四周皆是茫茫大海,当空烈日之下,海水颜色比岸边更显碧蓝。
这艘特殊的船自重超过3万吨,从船底到井架顶高度为137米,相当于45层楼高,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其上首次采用了本质安全型水下防喷器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自动关闭井口,能有效防止类似墨西哥湾事故的发生。

????奋进号上搭载的本质安全型水下防喷器系统 庞无忌 摄
近期,“奋进号”在我国南部海域,用11.5天完成超深水探井,打破了我国3500-4000米超深水钻井周期纪录。
深海探宝
近些年,海洋油气逐步成为我国能源重要增长极,我国原油增量70%来自海洋,而海洋油气70%蕴藏在深海区域。
国际上普遍以300米水深为界限,不到300米水深被称为浅海,超出300米水深称为深海,1500米至3000米被称为超深海。由于深海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和投入呈几何级数增长。
此前全球深水油气勘探一直被少数国际大石油公司垄断。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于水深小于300米的浅海。但近10余年来,技术突破不断发生,我国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从跟跑到超越的转变。
2010、2012年中国海油先后发现东方13-1、13-2两个高温高压气田。
2014年2月,陵水17-2-1井安全高效完钻,且钻获良好油气显示。该井获得高产气流,一举发现了我国首个自营千亿方大气田,也就是后来名扬四海的“深海一号”大气田。
2015年,东方1-1一期投产,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系统掌握高温高压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的国家之一。
2020年,海上最大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2成功投产。
2025年1月,我国首个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
其间,包括“奋进号”在内的国产深海油气勘探、开采装备持续推动“深海一号”一期/二期工程、陵水36-1等代表性深水气田的发现和钻探。
叩开海底宝藏之门
无论是勘探还是开采,都需要在地下油气藏和海面的钻采平台之间建立起一条供油气通行的稳固隧道,这项工作就是钻完井。它也是深海“探宝”“取宝”的关键所在。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钻完井专家李中对记者介绍,目前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水平和作业能力均处于世界领先行列。

????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钻完井专家李中与工作人员在作业现场进行交流沟通。中国海油 供图
我国南部海域地处三大板块交汇区,是全球唯一同时聚集高温高压、深水、复杂断块三大世界级钻完井技术难题的海域。
在这里,向深海进发难度更大,稍有差池,钻头就可能偏离目标,铩羽而归,让数百万一天的钻井费用“打水漂”。严重时,油气更是会从隧道的薄弱处喷射而出,造成墨西哥湾“深海地平线”那样船毁人亡的灾难性井喷事故。和在陆地上修路一样,环境越恶劣、地质条件越复杂,路越难修。
多年来,以李中为代表的中国海油钻完井技术团队正是在地质环境最复杂的地方,用钻头和套管,打开海底的宝藏之门。
钻完井技术连续突破
高温高压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拦路虎”。上世纪80年代,外方曾斥巨资钻15口高温高压井,结果全部失利,主动放弃勘探权益。但中国技术团队没有轻言放弃。
2010年前后,李中带领的技术团队逐渐摸清了高温高压的“暴脾气”,形成了四大创新成果。这四大创新成果互相支撑,又形成完整的高温高压钻完井技术体系。
得益于这套技术,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2010年后发现了包括东方13-1在内的7个高温高压气田。这套技术体系还走出国门,在墨西哥湾、英国北海、印尼、缅甸、伊拉克等48个海外高温高压区块也得到成功应用。
2011年,中国海油成立深水钻完井作业团队,李中是负责人之一。他开始带领团队大量借鉴高温高压探井钻完井技术与经验,调研国际先进的深水钻完井作业安全及技术管理措施,形成一套深水优快钻完井关键技术。
2015年前后,他们与国外知名油气公司在莺歌海同一构造相隔仅20公里的两处同时钻井,仅用该公司1/5的费用、1/3的时间即顺利完钻。
此后,李中又带领团队向超深水、超高温高压钻完井技术发起攻坚。

????中国海油钻井平台正在茫茫大海中进行作业。中国海油 供图
2024年8月26日,“深海一号”二期开发井钻完井作业提前完成。该气田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地层温度达138摄氏度,地层压力超69兆帕,技术团队攻克了“深水、深层、高温、高压”四大世界级行业技术难题。通过一系列核心技术体系创新,将项目整体作业效率提升了30%以上,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油气藏钻遇率显著优于预期,创造了多项世界深水钻完井作业单项纪录。
当时还创新研发有“液体黄金”之称的高密度无固相完井液,该完井液能够在低温条件下不结晶、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分解,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30%,实现了从设计、原材料到工艺应用的完全自主可控。
“十四五”以来,我国深水井钻完井作业量较上一个五年环比增长超74%,不仅支撑起大型深水油气项目的建成投产和海洋油气产量的持续攀升,更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洋钻完井技术的迭代突破。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海域油气勘探屡获突破,已连续两年发现亿吨级油田。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庞无忌
pangwuj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