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稳就业”的核心抓手?

摘要

近期,青年就业承压明显,失业保险支出持续提速,稳就业政策或亟待加码。本文基于就业与失业数据拆解,长期挑战与短期冲击,分析当前稳就业的核心和抓手,可供参考。

就业压力攀升的症结所在?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及关税可能带来的摩擦性失业

拆分失业人群学历结构,初中学历群体占比较高,大学本科、研究生等占比持续提升。2017-2022年,初中学历群体占失业人员比例均维持在35%左右,本科生与研究生群体占比自2020年起持续提升,2022年占比分别达15.5%、2.2%。

本科以下学历群体或与农民工群体重合度较高,两者近年呈现出从制造业、建筑业流出,更多从事第三产业。初中学历群体多从制造业转向商业、服务业。2022年失业前岗位为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占比达37.9%、较2018年提升7.5个百分点。农民工多从建筑业、制造业转向第三产业。2023年农民工从事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业占比均超10%。

本科、研究生失业群体占比提升或主要源于产业结构调整下的结构性失业。猎聘数据显示,2021-2023年,房地产、互联网、教培的行业招聘需求收缩,分别下降3.9%、2.6%、1.8%。2023年,教育、互联网、金融等吸纳的本科毕业生仍旧较多,教育吸纳比例超过13%。

除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外,贸易摩擦或是后续稳就业不容忽视的风险点。2023年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进口规模对美依赖度高于15%,且平均用工人数占比分别达 11.9%、7.9%、5.9%。稳固就业大盘,或需对其给予针对性支持。

哪些领域吸纳或更多就业?新需求、新技术催生新就业岗位,灵活就业人数加速攀升

长期就业数据显示,新需求、新技术催生新就业岗位,这在社会服务与生活服务领域表现突出。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重点领域。202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较2018年提升2.8%,达33.8%; 53.8%的农民工和 83%的个体经营户从事于第三产业。

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职业主播等新业态催生的灵活就业岗位,容纳了更多就业群体。近年灵活就业新职位就业人数近年加速攀升。2024 年,职业主播同比增长 157%。灵活就业规模快速增长,或缘于相关岗位招聘对学历要求更少、对累计经验时长要求更低。

高学历群体也面临新岗位持续扩招、传统行业就业持续收缩问题。上市公司数据或能一定程度代表高学历人群就业情况。从分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员工数来看,2019-2023年,电子设备、电器机械等新技术行业持续扩招,企业员工数平均增速分别为9%、8%、8%;黑色矿采、保险等传统行业企业员工数持续减少,2019-2023年平均增速为-5%、-3%、-2%。

当前稳就业的核心和抓手?加大对需求端服务业支持,同时缓解供给端技能不匹配问题

由于高学历人群多为结构性失业,稳就业或重在缓解人才供给端与职位需求不匹配问题。近年新职业岗位,多为新消费与新技术结合诞生。但高校及社会相关专业培训的更新速度滞后,难以快速契合这些新岗位需求。近日,广州宣布支持高校毕业生进行带薪就业见习,这一政策或重在加大对毕业生校外职业培训支持,弥补学校教育与职场需求的差距。

基于低学历、农民工群体持续流向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可缓解其就业压力。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每单位增加值对应较多就业人数。结合当前服务消费尚未完全修复、相关投资增速较低,加强服务消费供需支持或可缓解农民工等就业压力。同时,强化对灵活就业的政策扶持,完善失业保障制度,或能够助力失业群体平稳过度,加速再就业。

个体经营户作为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典型代表,或需更多提振市场需求、降低经营成本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最新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小微经营者面临的主要经营压力来源于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成本较高。同时,2024年三季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小微经营者对成本减免、金融支持的政策需求较高,分别达47.4%、40.6%。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

报告正文

    一、就业压力攀升的症结所在?

稳就业或是当前稳定经济、稳定预期的关键要点之一。2024 年,城镇就业净增人数降至313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却超过千万;同时,青年失业率自2024 年底再度上升,截至2月,16-24岁(不含在校生)群体的失业率已超16%。此外,失业保险支出自2023年四季度起持续加快,2 月累计同比达29%。上述就业与失业相关数据共同表明,稳就业或是眼下政策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拆分失业人群结构,初中学历群体占比较高,大学本科、研究生等占比持续提升。从失业人员学历分布情况看,2017-2022年,初中学历群体占失业人员比例较高,维持在35%左右。本科生与研究生群体占失业人员比例自2020年起持续提升,2022年分别达15.5%、2.2%,较2019年分别提升5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与之相比,就业人员学历分布较为稳定,2020年以来本科生和研究生占比未有明显抬升。失业与就业人群变化不同步,或指向高学历失业群体占比提升并非总体劳动力学历提升导致。

本科以下学历群体或与农民工群体重合度较高,两者近年均从制造业、建筑业流出,更多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农民工群体及个体就业群体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较高,2019年数据显示,农民工群体约2.0亿人,个体经营户约1.8亿人,二者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达62%。2023年,约85%的农民工为高中及以下学历,或与本科以下学历群体重合度较高。从初中学历人群失业前职位及农民工从事行业变化来看,二者近年均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初中学历失业群体,多从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的制造业转向商业服务业,农民工群体多从建筑业、制造业转向批发零售、居民服务业。

本科、研究生失业群体占比持续提升或主要缘于结构性失业。2019年以来,本科和研究生失业原因为“从未工作过“的比例明显提升,2022年分别达47.5%、69.7%,而总失业人群“从未工作过“比例稳定在20%以下;“被公司解聘或公司倒闭“的摩擦性失业在本科、研究生中占比较少,明显低于总体水平的10%。高学历群体的结构性失业,或源于传统技能服务业招聘需求收缩。猎聘数据显示,2021-2023年,房地产、互联网、教培的行业招聘需求占比分别下降3.9%、2.6%、1.8%;而2023年数据显示,教育、互联网、金融等吸纳的本科毕业生较多;教育吸纳本科生比例超过13%。

除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外,贸易摩擦或是后续稳就业不容忽视的风险点。回顾2018年贸易摩擦对就业影响,由于出口规模对美依赖度较高,印刷、家具制造、文教体娱、木材加工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8年平均用工人数增速较2017年大幅下降,降幅超5个百分点。当前,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制造等行业就业或需重点关注。2023年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出口对美依赖度高于15%,且就业人数较多,平均用工人数占比分别达 11.9%、7.9%、5.6%。稳固就业大盘,或需对重点行业给予针对性支持。

    二、哪些领域吸纳或更多就业?

长期就业数据显示,新需求和新技术催生新就业岗位,在社会服务与生活服务领域尤为明显。1990-2020年就业数据表明,社会服务、生活服务业人员以及专业技能人员就业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这两类人员就业占比相较于1990年,分别提升28.5、5.1个百分点。两类人员就业占比提升趋势,或映射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对服务型、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进一步对比 1990 年与 2020 年统计职业,新职业中就业贡献最大的职业大类是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其相关新就业人员占比达60% 。

近五年就业分布数据也显示,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重点领域。2023 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较2018年提升2.8个百分点,达33.8%。2023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四个行业净流入超500万人,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3098万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19万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617万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80万人),就业人员占比较2018年分别提升1.3、1.2、0.4、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亦重点吸纳农民工和个体经营户。2023年,53.8%的农民工于第三产业就业,从事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业占比均超10%;83%的个体经营户从事于第三产业,以从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为主,占比分别为 45.8%、14.2%。

随着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职业主播等灵活就业职业,容纳了更多全职和兼职就业群体。与传统就业相比,灵活就业人数近年加速攀升。2024 年,职业主播(含在机构账号中开播的职业主播以及在个人账号中开播的职业主播)规模达到 3880 万,同比增长 157%;截至 2024 年 10 月 31 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 748 万本,同比增长约 14%;美团骑手 2023 年人数达 745 万人,同比增长约 19%。灵活就业规模快速增长,或缘于相关岗位招聘对学历要求更少、对累计经验时长要求更低。

上市公司员工数据或能一定程度代表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人群就业情况。从分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员工数来看,2019-2023年,电子设备、电器机械等新技术行业企业持续扩招,黑色矿采、油气开采、保险等传统行业企业持续收缩。具体地,2019-2023年,电气机械、非金属矿采选、林业等单位公司员工数量持续增长,平均员工数增速较高,平均增速分别达9%、8%、8%;油气开采、保险、铁路运输行业单位公司员工数量持续减少,2019-2023年平均增速达-5%、-3%、-2%。

    三、当前稳就业的核心和抓手?

由于高学历人群多为结构性失业,稳高学历群体就业或重在缓解人才供给端与职位需求不匹配问题。近年出现的新职业多为新消费与新技术结合诞生。而高校及社会相关专业培训的更新相对滞后,或难以快速契合新岗位需求。这使得近年高学历失业人群结构性失业占比提升。缓解高学历群体结构性失业,或需加大校内、校外职业培训政策支持。近日,广州宣布支持高校毕业生进行带薪就业见习,政府按照每人每月按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不高于用人单位实际支付的工作补贴金额给予补贴。这一政策或重在加大对毕业生校外职业培训支持,弥补学校教育与职场需求的差距。

基于低学历、农民工群体持续流向批发零售等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服务消费供需支持力度或可缓解其就业压力。2018年分行业就业数据已显示,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行业每单位增加值对应较多就业人数。且2018年以来,低学历、农民工群体等持续从制造业、建筑业流向批发零售等服务业。结合当前服务消费尚未恢复至2019年趋势线、且服务投资增速较低。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服务消费供需支持力度或可缓解农民工群等体就业压力。此外,强化对灵活就业的政策扶持,如提供税收优惠、简化行政手续;完善失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金发放效率、拓宽保障覆盖范围,或能助力失业群体平稳过渡,加速实现再就业。

个体经营户作为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代表,或需更多提振市场需求、降低经营成本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最新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小微经营者面临经营压力主要源于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成本较高。从政策支持角度看,2024年三季度税收支持政策覆盖率高达21%,稳岗稳就业政策支持覆盖率仅6.2%。同时,2024年三季度调查报告显示,小微经营者对成本减免、金融支持的政策需求较高,分别达47.4%、40.6%。而从需求端看,当前个体经营户超八成为服务业,近五成为批发零售业,指向关于服务业投资与需求的政策支持或既有助于扩内需稳投资,亦有助于稳定就业。

经过研究,本文发现:

(1)当前稳就业压力或主要缘自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及关税可能带来的摩擦性失业。近年失业人群中,初中群体仍占比较高,大学本科、研究生占比持续提升。其中,本科以下学历群体或与农民工群体重合度较高,两者近年均从制造业、建筑业流出,更多从事第三产业;本科、研究生失业群体占比提升或主要缘于结构性失业。除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外,贸易摩擦或是后续稳就业不容忽视的风险点。

(2)近年第三产业中,由新需求、新技术催生新就业岗位容纳了更多就业群体。长期就业数据显示,新需求、新技术催生新就业岗位,这在社会服务与生活服务领域表现突出。眼下,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重点领域。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职业主播等新业态催生的灵活就业岗位,容纳了更多就业群体。类似地,高学历群体也面临新技术相关行业持续扩招、传统行业就业持续收缩问题。

(3)稳就业供需两端均需加力,需求端或在加大对服务业支持,供给端或在缓解技能不匹配问题。稳高学历人群就业或重在缓解供给端与职位需求不匹配问题。而基于低学历、农民工群体持续流向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可缓解其就业压力。而个体经营户作为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代表,或需更多提振市场需求、降低经营成本的政策支持。

风险提示

1)经济变化超预期。海内外形势变化使内需修复偏慢。

2)政策变化超预期。稳增长政策可能会影响内需修复的斜率。

上一篇:青年新知讲堂第5期: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经验分享
下一篇:越南女孩 镜头记录中越年轻人的生活与梦想(图)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