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望股份付英波:“数据+智能”双轮驱动,重塑企业价值评估维度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冯超男】如今,大模型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基础模型的泛化能力、涌现能力和技术门槛,使得更多公司能够掌握并利用这些能力。而2025年,被业内视为大模型技术商业化的元年,这一技术将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针对商业化进程,百望股份CEO付英波向环球网记者表示,两大方向尤为值得关注,一是物理世界里,具身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成为大模型应用的两大核心场景;二是在数字世界,重点在于内容的再生产和数据的再使用,而智能体作为核心载体,推动着数字资产转化为数字生产力。

对比两者,智能体商业闭环构建周期较短,得益于技术栈轻量化特色,预计今年涌现出一批标杆产品,实现规模化商业变现。而具身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等物理载体型应用,由于产业链广泛且复杂,需考虑的因素众多,导致其价值兑现周期呈现出较长态势。

对于此,付英波认为,如今数据智能正在重塑企业价值的评估维度。作为电子发票领域领军企业,百望股份通过确立DI(Data Intelligence)战略,构建了“以数据为核心资产,以业务为牵引,以智能为手段”新型能力体系。

提到对数据的理解,他指出,虽然当前智能技术均以数据为基础,不过"数据饥渴症"正成为制约智能技术深度应用的关键瓶颈。“拿人工智能产业来说,算法、算力和数据构成了三大核心要素。其中,算法的发展需要人才,算力的提升需要资金的支持,而海量高质量数据并非单纯靠人才及资金就能获取。”

换言之,企业掌握的海量高质量数据,成为了人工智能发展中占据优势的关键。至于数据质量的评判,付英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高质量数据首先源自行业,其次要高频出现,能够真实反映整个业务的实质和运行状况。最后,数据的规模必须足够庞大,以确保其具有代表性和足够的分析价值。

对于深耕电子发票领域十载的百望股份来说,已服务超2000万家企业。截至去年底,百望产品平台上累计的交易金额达到1000万亿元。基于这些数据资产的沉淀,百望股份通过融合AI技术,将传统SaaS服务升级为智能解决方案,在数字生产力再造层面为客户赋予新的增量能力。

比如,百望股份通过分析全国范围内的发票数据流动,能够实时地监测产业链、供应链的健康状况,预警潜在风险。不仅如此,其还可对企业间交易网络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出经济循环中的堵点和断点。

总体而言,AI是工具,数据是资产,二者唯有深度融合,方能充分释放其潜力。如今智能浪潮下,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底座与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战略耦合,已然构成了价值创造的核心动力引擎。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