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奇茹
昨天,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进入高光日,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AI赋能企业数智化等多场主题论坛上,人工智能都当仁不让成为关键词。人们齐聚中关村,共同探寻全球人工智能的未来密码。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迎来各方嘉宾。 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参观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体验AI识别面部生成个人画像。 实习记者 金瑶摄
智能之城创新涌现
“一辆越野车行驶在森林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形成一道道斑驳的光束……”这段由国产AI视频大模型生成的模拟真实物理世界的高清视频,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首次惊艳亮相。彼时,生数科技联合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首个全面对标Sora的视频大模型Vidu引发全球关注。
一年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生数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朱军再次来到中关村论坛年会的演讲台上,带来了团队的最新成果——Vidu Q1模型。基于该模型,人们不仅用一句话就能生成一段精美的AI视频,还能对视频中各种主体的位置、大小、运动轨迹进行精准的控制和调整。
“期待中国的AI视频生成赛道玩家能够持续在世界舞台上舞出风采,在百家争鸣中,实现中国多模态技术的极大发展和人人可感知到的现实应用。”朱军说。
高速飞驰的汽车里,驾车人对着汽车里的智能助手吩咐一句“小钢炮,拍几张日落照片,发给小美”,助手就会立刻完成几张照片的拍摄并发给相应的对象。车外摄像头监测到前方即将经过一片工地,车辆就会贴心提醒车主:“前方是一个施工场地,您要不要把窗户关上,打开内循环避免扬尘影响车内环境?”不久的将来,即便车辆没有网络,这样的智能化体验也随时可用。在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面壁智能发布了一项领先业界的成果——首个纯端侧超级智能助手。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李大海透露,配备了面壁小钢炮超级助手的汽车在今年三季度就有望上市。
生数科技、面壁智能,都是孕育、成长于中关村科学城的人工智能企业。当前,北京正以海淀为核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最新数据显示,海淀已构建覆盖芯片、框架、模型算法、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条,聚集AI企业超1300家,AI大模型76款,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青年先锋人才闪耀
蛇年春节假期开始,从一线省市到乡村街头,随处都能听到人们在谈论DeepSeek。不少企业的CEO在节后返工时马上提出:“我们什么时候能在公司用上DeepSeek?”
在昨天的演讲台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零一万物CEO李开复讲述了自己近几个月来对AI行业的观察及心路历程:“几个月前,我曾沮丧地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ChatGPT时刻,而DeepSeek的出现,中国迎来了自己的DeepSeek时刻。”
过去几个月,DeepSeek及其所代表的中国AI力量席卷全球。而鲜有人知的是,在位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的融科资讯中心里,DeepSeek超过一半的研发团队人员正是在这里默默推动着DeepSeek的技术迭代。
“在敢为人先的中关村精神感召下,从互联网时代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不断有科技人才在这片沃土上做出世界领先的成果。”在百望股份CEO付英波看来,为全国源源不断地供给人才与智力资源,正是北京与中关村创新策源地地位的体现。
论坛上,代表中国AI新生代生力军的“AI100 青年先锋”名单公布,生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鲍凡、面壁智能CEO曾国洋、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林峰等诸多中关村科学城的科学家、青年人才赫然在列。据悉,海淀已聚集人工智能学者超万名、AI2000全球顶尖学者百余位,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心脏”区域,这些先锋人才的有力“跳动”,正成为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这波人工智能创新浪潮最显著的特点,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站在舞台的中央,开始挑大梁、当主角,成为驱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说。
全球AI人才栖息地正成型
对青年人才和优秀企业的培育和吸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上,海淀发布重磅AI支持政策,推出“中关村AI北纬社区”,将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范围内支持成立一批AI北纬社区,入驻企业可享受最高三年全免的优质产业空间、周边千套人才公寓的强力保障,以及企业孵化加速、人才服务、产业政策等一站式服务。
具体而言,针对符合条件的AI初创企业,签订三年租期合同,“中关村AI北纬社区”可提供三类支持方式: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最高三年免租;新增设企业前两年免租,第三年减半;区域内企业第一年免租,第二年减半。此外,周边千套精品人才公寓为入园企业提供充足配套保障。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降低创新成本、强化资源整合、优化营商环境,海淀正朝着“全球青年AI人才栖息地”和“下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