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点亮成长之光 ——育才高中幸福教育分享沙龙撷萃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育才高中,这把“火”是导师制下的个性化陪伴,是家访中触动人心的成长故事,更是师生共同书写的幸福教育篇章。
自2月16日启动“幸福育才人”分享沙龙以来,11期60人次的真实故事,让育才高中的教育温度清晰可感——在这里,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相互照亮。
家访中的“破茧时刻”
从方凳到靠背椅的成长叙事
担任两个班的地理课、身兼9名学生的导师,不到一年参加了28次培训,青年教师郭佩瑶坦言,初到育才高中,导师制和各种培训与她认知的教育教学模式大相径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看到这些理念和制度带来的积极影响,看到学生在多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也理解了学校开展导师制和各种培训背后的深意,并积极践行、由衷认可。
前不久,郭佩瑶对一个学生进行家访。此前,学生向她吐槽说,好不容易到周末,本想着玩会儿手机过过瘾,却屡次被外婆阻止,甚至为此和外婆闹了别扭。郭佩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想外婆的难处、想想家人的期许、想想成长的意义。后来跟外婆通话,反馈说孩子可听话了,说不玩就不玩,在家也是早睡早起,不用提醒。学生则对她讲,外公外婆太辛苦,他早点休息可以给外公外婆创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少让他们操心。
家访那天,走进学生外婆租住的小屋,郭佩瑶深感震撼——狭小的房间里只有一大一小两张床,家访的她只能在床上落座。原来,因为家庭变故,这个孩子从10个月大的时候就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两位老人始终追随孩子求学的轨迹,他在哪里上学,他们就在哪里经营一家小小的五金店,十多年来勉力过活。
那一刻,郭佩瑶突然想起学生月考进步时许下的心愿——给外婆换张带靠背的椅子。原来,看店的外婆始终坐着一张又矮又破的方凳,没有靠背,坐在方凳上的外婆更显佝偻。
“原生家庭的裂痕没能碾碎他,反倒于艰辛中长出坚韧的羽翼。生活给予他破碎的陶片,他却将裂痕烧制成青花瓷上的冰纹。”郭佩瑶在分享中说,“教育者的幸福,莫过于在命运的褶皱里,发现那些倔强生长的微光,并见证它们汇聚成星河。”

地理老师:郭佩瑶
一堂“意外”的责任课
当学生主动说“老师,我们该赔”
“老班,老班,快过来!”上周四课外活动时,李紫晗还没走到操场就被几个学生叫了过去。
其中一个学生是李紫晗的导生,他主动说道:“老班,我们犯错了,玩那个小推车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这辆车,蹭掉漆了。您帮忙问问这是谁的车,该赔多少我们赔,我们几个平摊,能接受,毕竟是我们做错了。”
“当时,一群孩子七嘴八舌向我讲事情经过,表明他们商量好的处理态度,还指明了事情解决方向,我一时有些发懵。但紧接着,满心的骄傲涌上心头:我骄傲于他们没有肇事逃逸,没有逃避责任;骄傲于他们懂得承担,飞速成长;更骄傲于他们诚恳的认错态度。真正的教育成果,不应仅仅局限于成绩单上,更在于学生面对错误时的第一反应。”
李紫晗说,这个学生刚到育才时远不是这个样子。课堂上,只要有细微的嘈杂声,“罪魁祸首”一定是他。要么就在课堂上睡觉,让他站起来清醒一下,他要么与老师顶撞,要么头扭到一边,倔强地站着,用整节课甚至全天的沉默表达他的抗拒。他还自制了一副扑克牌,偷偷在宿舍打牌。身兼班主任和他的导师,李紫晗多次与之深入交流,从他与同学、老师的沟通方式态度,到这些问题带给他的困扰,从上学与打工的纠结,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李紫晗说,在一次次深入交流中,这个孩子慢慢发生了转变,一天天向好向善,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中,与老师、与同学的交往也多了几分文明少了很多流里流气,尤其是这次碰了人家的车,他不躲不闪,直面问题,而且给出了解决方案,见证了男儿担当。“他的进步,也让我多了很多成就感,我可以更自信地告诉所有人,在育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历史老师:李紫晗
锦旗背后的共情密码
从沉默少年到“家长会演讲者”的蜕变
前不久,一个学生家长往育才高中送了一面锦旗,8个大字格外醒目——师德高尚 师之楷模,赠育才高中方建华导师及全体教师。方老师把这面锦旗挂在了学校招生办公室的锦旗墙上。在第5期幸福育才人分享沙龙活动中,方老师讲了锦旗里的故事。
故事从一封妈妈写给儿子的信开始——“亲爱的儿子,今天看到你阳光般的笑容,妈妈心里特别温暖。回想起你初中时你总是沉默寡言不愿沟通,甚至几度表示要退学,你爸爸特意从千里之外赶回来劝你继续学业。那时候,你的身影日渐消瘦,精神萎靡不振,我们真是心急如焚。到了育才高中,你的成绩有了大幅提升,更让我骄傲的是你的成长,母亲节那天收到你悄悄准备了鲜花,那份说不出的感动至今还萦绕在心头。你独自在家时,帮我洗衣服、辅导弟弟的作业,还为我做好可口的饭菜;你带我逛街时,坚持让我尝尝奶茶的味道,还用省下的零花钱给弟弟带了一份小礼物,你知道吗,你的成长,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方建华介绍,这个孩子入校时的成绩是170分,最让人头疼的是,他基本不与任何人交流。老师们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方案,作为导师,方建华利用一切机会,主动跟孩子交流,走廊上、操场上、餐厅里,到处是他们“偶遇”的身影,孩子也从刚入校时的一味沉默,慢慢变得阳光起来。与之相对应的是,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还帮助同学辅导功课。在不久前召开的家长会上,孩子自信地走上讲台,落落大方地分享在育才取得的进步,在家长们热烈的掌声中,孩子的妈妈偷偷抹了好几次泪。
当天,方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在自我成长中遇见幸福、在学生成长中遇见幸福、在教师成长中遇见幸福,“其实,还有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幸福,是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与老师和学校产生共情。”方老师说, 一个学生不过是育才的几百分之一,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教育的美好,在于让‘家庭的100%’与‘学校的几百分之一’找到共鸣。”

导师:方建华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但育才高中正在书写一种可能——当导师制让每个学生被看见,当家访成为教育的第二课堂,当一面锦旗承载家校共情的重量,教育的幸福便有了具体的模样。
在这里,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分数,更是面对生活的勇气;教师实现的不仅是职业价值,更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滋养。而这,或许正是教育最本真的样子。(全媒体记者 孟新生 杜康 徐璐)
原标题:用心点亮成长之光 ——育才高中幸福教育分享沙龙撷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