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在闵行校区会见到访的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副部长巴赫特詹·伊利亚斯一行,并进行座谈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主任丁文江及双方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见。

杨振斌对巴赫特詹·伊利亚斯一行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举措及成效。他表示,上海交大与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和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两所中亚顶尖高校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为中哈青年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由丁文江院士创建并领衔的氢科学中心是校“双一流”建设交叉研究平台,重点研究氢能源和氢生物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中心与中国能源建设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绿氢制储联合研究中心”,希望整合高校科研优势与企业产业资源,为推动氢科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注入动力。
巴赫特詹·伊利亚斯对访问上海交大表示十分高兴,对我校在“一带一路”合作交流和绿氢制储运技术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表示高度赞赏。他表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基础。氢能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极具发展潜力。上海交大氢科学中心主导的固态储运氢技术用创新方式解决了氢能战略发展的核心难题,对世界氢科学技术进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哈方愿与上海交大积极深化氢能领域双边合作,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利用互访、在线会议等各种方式,保持密切沟通,推动中哈绿色能源合作迈上新台阶。
丁文江表示,期待本次会见成为推动双方在氢能领域合作的新起点,投入更多顶尖高校机构的学术科研资源,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探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合作效能。希望在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背景下,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抓手,共同推进氢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为全球绿色能源发展作出贡献。

随后,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国家核能中心国有公司总经理爱尔兰·巴德尔别阔夫与上海交大氢科学中心副主任邬剑波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拟在“绿氢制储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基础上成立“中亚氢能科技创新中心”,在三方协作的平台上汇集更多资源,将先进科研成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惠共享,助力民生改善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校史博物馆和氢科学中心,参观先进高效的制氢设备模型和储氢材料样本,了解中心发展历程。
作者:
陈思逸
供稿单位: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责任编辑:
石如玉
主编:
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