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 不跟孩子较真

一个父母学习群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很热闹,每天都会聊些关于孩子成长中的各种话题。虽然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所表现出的特征却神似。

一天,有位宝妈在群里吐槽自家孩子总是在杂乱无章的书桌上写作业:“下面垫一大摞东西且高低不平还镇定自如,有同款孩子吗?”结果引发了家长们的共鸣。有几位家长如遇知音般立马回复,“必须有啊,摸过来什么就垫什么,四棱八角的什么都有,写字的胳膊都悬空。”“我家女娃也一样,站着写、趴着写,桌面跟刚遭过轰炸似的乱七八糟。”“我儿子更牛,有一回小猫在他书桌上睡着了,他居然把作业本挪猫身上垫着写。猫伸懒腰,他还说‘你别乱动,我字都写歪了’。”

接着,他们又吐槽起纠正孩子们的行为时而进行的种种的“斗法”来……最后观点一致:跟孩子没法较真。认真学习的孩子,关注点大多在正写着的作业上,真没注意胳膊是否悬空、桌子上垫的东西是否平整;而不爱学习的孩子,能安生地写作业就不错了,还指望他把书桌收拾妥当吗?所以,家长们都选择了妥协。

看来,孩子乱放东西这件事,还真是个“世界难题”。就连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也在《儿女》一文中记录过孩子们成长中的“糗事”。他提及,每次吃完饭后,家里的餐桌都是一片狼藉:“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由此,他忍不住跟妻子感叹,“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 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也令他焦头烂额、束手无策。于是在给叶圣陶写信时,甚至吐槽“孩子们的折磨实在无奈,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当然这只是自嘲的气话,最终他也选择了接纳,选择了不跟孩子较真。

哪有不让父母头疼的孩子?如果事事较真,亲子关系是不是每天都会剑拔弩张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癖好和坚持:一些难以改变的小习惯,一些独有的个性……等到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因某种因素的触动,可能就自发改变了。比如我儿子小的时候特别不爱洗头,每次都跟上刑似的“哇哇”大哭。为这事我跟孩子较真了很久都没用,后来也只好接纳了。等到他上了初中,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突然变得爱洗头了,而且几乎每天都洗。有时遇到天气不好或者正在他感冒生病期间,我建议先不要洗头了他也不听,跟小时候如此“护头”不让洗简直是判若两人。于是我再次选择不跟他较真,执意要洗头就随他去吧。

有个朋友说她家女儿有个毛病:夏天多热都不肯穿短袖,每天全套校服捂得严严实实。到了秋冬季节又不穿秋裤,再冷也就是那一条单裤撑到底。她怕女儿受寒将来落下病,常常跟孩子较真而不愉快。后来,她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求助帖子,问题竟然跟她家女儿一模一样。再看后面的评论,很多人说自家有同款娃,她才放下心来释然了。

作为家长,我们有时真要有“不跟孩子较真”的智慧。面对那些我们认为“屡教不改”的坏习惯,提醒之后孩子不听,也无需动怒,说不定哪天,那个令你一直头疼的问题,突然间就被孩子自己给转变过来了。就像朱自清说的那样:“孩子们还小,将来的事且等将来吧。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光。孩子们还是孩子们,自然说不上高的远的,慢慢从近处小处下手便是了。”而当下所谓的近处、小处,我们能做到的不过是安心陪伴孩子就好。

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对孩子的未来怀有信心。如果眼光放长远一点,把孩子目前表现出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安放到他们整个漫长的人生当中,不过是微小的一个点,并不会对其人生蓝图构成瑕疵。这样一想,我们还有必要去较真吗?

日本近代作家有岛武郎曾在《与幼小者》中说:“幼小者啊,将不幸而又幸福的你们的父母的祝福带在胸中,上人生的行旅去。前途辽远且昏暗,但是不要怕——在无畏者的面前就有路……”我们不妨把这样的鼓励送给孩子,同时也送给自己,以此提醒我们做父母的,要允许孩子以自己不够完美的成长姿态和步伐,去奔赴可期的未来。

作者:美美妈

上一篇:立德润心强体魄,悦动课间展风采——新店乡第一中心小学阳光大课间观摩展示活动
下一篇:关于最新的人口数据,确实有很多想不到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