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佳CYCLE+ 李平:打通传统零售与社群,让骑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成都报道

2024年11月15日,第14届创新资本年会暨21世纪卓越董事会(成都站)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中国投资协会创投委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下,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成都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联盟和成都高新文化中心·此地CyPARK协办,并得到了广发基金的特别支持。

在这场以“创新与资本”为主题的盛会上,各界嘉宾围绕消费产业发展与投融资趋势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新兴产业如何借助资本支持实现创新突破。其中,赛佳CYCLE+市场负责人李平以骑行文化为切入点,讲述了如何在后疫情时代重塑传统零售与消费体验的故事。

“成都这个土壤非常适合自行车发展。尽管骑行市场也很卷,我们想的是把 CYCLE+ 做成一家以车辆保养维修以及骑行驿站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李平提到,疫情带来了消费模式的深刻转型,人们从室内咖啡馆转向了更健康、更开放的户外场景,这为骑行运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成都,以其丰富的绿道资源和深厚的运动文化土壤,为 CYCLE+ 品牌的诞生提供了天然优势。

三位主理人构建生态基石

CYCLE+的创新之路,离不开三位主理人多元背景的共同碰撞与努力。

在CYCLE+的青少年骑行课程中,你总能看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背后是“螃蟹”的贡献。这位曾创立螃蟹竞技俱乐部的骑行教练,热衷于为青少年打造属于他们的骑行世界。他深知学业压力对孩子们的影响,因此精心策划活动,为他们打开探索与成长的新天地。他的加入不仅让CYCLE+的活动更具吸引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户走进这片骑行的乐园。

在更专业的骑行赛事领域,徐鑫灵无疑是一个灵魂人物。这位职业车手、高士特车队经理,拥有超过200万社交媒体粉丝。他将自己的骑行经验和圈内资源融入到CYCLE+,不仅帮助组织高水平的赛事,还为参与者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每当他出现在店内,骑行圈的朋友们总是蜂拥而至,CYCLE+也因此成为了骑行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李茜鸿则为品牌带来了另一种视角。这位骑行与摩托车双料爱好者,凭借自媒体的影响力与市场化运营经验,为CYCLE+搭建起更广泛的传播渠道。从社交媒体到线下活动,她用热爱与专业将品牌推向更多普通消费者,同时也为社区文化注入了更鲜活的生命力。

三位主理人各自的优势在CYCLE+融合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不仅重塑了传统零售与社群活动的关系,还让骑行从一项运动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从高频次的骑行活动到全方位的服务体验,CYCLE+正在重新定义中国西部的骑行文化。

三位主理人的背景与专长彼此互补,推动了CYCLE+品牌从单一零售向多元生态的转型。

“活动驱动零售”探索新消费模式

CYCLE+ 并非仅是一个传统零售平台,而是以“综合骑行生态”为愿景,整合车辆保养维修、骑行驿站、高频社群活动等多元化服务,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团队通过高频社群活动建立用户联系,例如每周组织夜骑、晨骑以及长途骑行活动,不仅带动了商品销售,还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在高密度互动中,CYCLE+ 逐步拓展到儿童车、小型折叠车与复古车等领域,覆盖更多细分市场。

过去的零售模式以静待顾客上门为主,而 CYCLE+ 则通过创造多样化的骑行场景,与用户保持动态联系,从而构建了一个高度活跃的消费生态。

作为成渝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与重庆在区域协同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CYCLE+ 的崛起不仅体现了城市创新生态的潜力,也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团队希望通过持续的创新,与市场需求共同成长。这种“活动驱动零售”的新模式,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骑行体验,也为传统零售转型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放眼未来,成都在新消费领域的持续探索将为更多企业提供样本参考,而 CYCLE+ 的实践也印证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座开放而充满活力的城市,骑行文化与产业升级正在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新兴消费生态的成长与发展。

基于社群互动和区域协同的探索,或许只是成渝经济圈消费产业创新的一个缩影。成都,正以不断涌现的新案例,证明它不仅是骑行爱好者的天堂,更是传统与创新交融的热土。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