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眼红”Meta?加入智能眼镜新赛道

Meta旗下智能眼镜产品Ray-Ban Meta已经成为领域内爆款单品,受到全球消费者追捧。鉴于Meta智能眼镜在多个季度内展现出的强劲市场表现,苹果正酝酿着进军这一领域的计划。

本文引用地址:

最新消息显示,苹果已经悄然启动了代号为“Atlas”的内部研究项目,主要聚焦于智能眼镜的开发,由苹果硬件工程部门下的产品系统质量团队牵头 —— 包括收集苹果员工对该项目的反馈意见,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成立更多的焦点小组。不过,分析人士强调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这款智能眼镜距离真正面世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

爆款单品Ray-Ban Meta

早在2021年,Meta与RayBan联名的初代智能眼镜Ray-Ban Stories就已经发布,彼时销量惨淡。2023年9月,在「Meta 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与Ray-Ban再次合作,推出了首款内置Meta AI的智能眼镜Ray-Ban Meta,从外观上与普通太阳镜相差无几,重量仅为49克。

助理功能,用户只需要说“HeyMeta”即可唤醒助手进行辅助功能。可用于拍摄照片和视频、支持直播、听音乐以及拨打电话等;还可识别身前建筑、标识,以及指导如何维修眼前水龙头等功能。

尽管Ray-Ban的产品平均售价在150-200美元之间,而起价300美元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却能够在半数以上的专卖店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畅销的商品。这一事实表明,消费者对于智能眼镜的相关功能特性表现出了强烈的购买意愿,并愿意为此支付溢价。Meta及Ray-Ban母公司EssilorLuxottica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智能眼镜的实际销售情况远超预期,以至于不得不加速产能扩张以应对市场的迫切需求。

在全球智能眼镜领域,Ray-Ban Meta绝对是独树一帜,时至今日已成为领域内的爆款单品。据The Verge统计,截至2024年5月,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全球销量已突破100万台,预计2024年全年出货量有望超过150万。更令人瞩目的是,考虑到当前AI功能仅限于美国与加拿大市场,一旦AI功能扩展至全球更多区域并支持多语言,其年销量潜力或可跃升至600万台以上。

另外,在今年9月的Meta Connect大会上,Meta展示了其首款智能AR眼镜“Orion”,其在镜框内装有Micro LED投影仪,可在用户眼前显示图像。眼镜采用分体式设计,与Meta自研的肌电手环相适配,拥有手部跟踪、眼部跟踪、头部追踪等多种交互方式。在演示视频中,用户戴上Orion可以刷网页、看短剧,甚至玩一些简单的3D游戏。

不过,由于这款眼镜没有内置显示屏,无法在镜片上叠加信息,因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AR眼镜。但也正因放弃了光学显示模组,它实现了更轻的重量和更舒适的佩戴体验。目前Orion还只是一款原型产品,仅生产约1000副,短期内不会被出售给消费者。但Meta表示随着公司继续努力,Orion终将会上市。

接替Vision Pro?

开发一款成功的可穿戴设备确非易事。Apple Vision Pro是一台由专用外部电池供电的微型计算机,定价为3499美元,但因其高昂的价格与笨重的体积,而难以成为主流产品。

Vision Pro被苹果视为探索空间计算领域的先锋产品,单眼4K的Micro OLED使它实现了目前VR/MR头显里最为惊艳的视觉效果,并将现实世界与虚拟影像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此外隔空手势也成为了现阶段头显的标准答案。

市场研究机构IDC指出,第三季度内的美国地区Apple Vision Pro销量预计将遭遇75%的大幅下滑。尽管Vision Pro已推向国际市场,但IDC仍持谨慎态度,预测其全年全球销量难以突破50万台大关。而就在前不久The Information报道,由于市场需求低迷,Vision Pro预计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停产。虽然这个消息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Vision Pro销量不佳几乎是无可争议的现实。

或许,正是因为Vision Pro的市场表现给苹果敲响了警钟。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称,苹果意识到它需要“重新思考其在头戴设备方面的策略”;苹果CEO蒂姆·库克此前也曾表示,公司正在向智能眼镜迈进。

苹果计划将智能眼镜打造成为像AirPods一样广受欢迎的可穿戴设备,一款更接近Ray-Ban的产品,注重电池续航、传感器技术与音频质量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智能眼镜方面有着技术积累,近期关于其相关专利频繁被媒体报道,足以见得其对智能眼镜赛道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 今年5月,美国专利商标局正式发布了关于苹果公司智能眼镜的一项专利申请。信息显示,该智能眼镜采用了“主辅双屏幕+LED 阵列”的设计,可以传递不同类型的信息。具有三重显示系统,该系统融合了三种显示形式,包括一个主显示器、一个辅助显示器,以及一个以LED灯圈形式存在的第三级显示器。

主显示器以高分辨率占据用户的主要视野,用于浏览图片、观看视频以及进行复杂的交互操作;辅助显示器分辨率较低,负责初步展示虚拟对象,并可以在用户需要与特定对象进行深入交互时,由主显示器接管;第三级显示器以LED阵列形式围绕眼镜内框,提供基本的提醒和指示功能,并能根据应用场景变换颜色与闪烁模式等。

· 今年9月初,市面消息称美国专利商标局正式授予苹果一项与超声波换能器有关的专利,旨在提升物体位置追踪的精准度与灵活性。此技术尤为适用于智能眼镜及其他头戴式设备(HMD),通过集成超声波换能器,这些设备能够精准捕捉用户的眼球位置与注视方向。

显然,一边是VR/MR头显市场行情的低迷,一边是智能眼镜市场的火热。苹果在面对这一炙手可热的产品领域时,凭借自身本来就有技术,再加上在消费电子硬件领域有着极深积累,极有可能入局。

虽然Ray-Ban Meta销量看起来相当可观,但实际上这款产品的用户活跃度和内容传播度表现平平,在功能、社交属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产品功能创新还存在很大空间。因此,苹果面对的挑战不仅是硬件技术的问题,更是如何在智能眼镜中融入其生态系统,增加用户使用频率和内容传播的吸引力。

除了智能眼镜产品,苹果团队还计划开发平价版Apple Vision以及第二代Apple Vision Pro。苹果若入局智能眼镜赛道,初期或可能推出AI智能眼镜,紧接着或才会推出下一代MR智能眼镜。但是,伴随着苹果在AR智能眼镜方面技术积累,不排除其会优先推出MR智能眼镜方面产品。

过渡性产品

生成式AI大爆发后,各大厂商不断探索终端产品与AI结合的方式。似乎智能眼镜是最具想象空间的形态,可以解放人们的双手,使人与AI交互更为便捷 —— 仅需要看着物体即可对AI进行相关提问,直接在通过眼镜展示佩戴者所看到的外语语言翻译等,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和更真实的虚拟体验,而在手机上实现这些功能还需要额外的操作。

Ray-Ban Meta成功证明了智能眼镜类产品成为AI终端落地场景的可行性,也为其他进军AI眼镜的企业提供了成功的样本。之前Google Glass夸张的设计导致了大众对其接受度不高,其实不仅仅是Google Glass,智能手表也曾经历从早期试图凸显与传统手表的差异,到外观设计回归传统的变化。

不同于将重点放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AR、VR等增强显示效果的眼镜,AI眼镜更加注重通过AI提升语音交互能力,但视觉显示方面作出了“妥协”。智能眼镜越接近传统眼镜就越能替代它们,因此具备长时间佩戴的硬件基础。

从成本与研发难度看,AR眼镜当前存在性能、便携性、成本的不可能三角,而AI智能眼镜的低成本有望成为通用的多模态AI助手的重要载体,是当前产业公认的AI更具性价比的硬件落地方案。Ray-Ban Meta横空出世、苹果下场做类产品也正突出AI眼镜产品线重要性,为市场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国内外AR/AI厂商都有可能跟进。

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提到了智能眼镜的发展路径:初期阶段,全息图的实现或许会先于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入,而在全息图技术以亲民价格实现规模化生产之前,人工智能的集成已悄然成为可能。未来市场上将并存两种智能眼镜形态,分别是追求极致体验的全息眼镜,以及注重性价比、专为人工智能体验优化的“简约”眼镜。

XR行业对技术的门槛要求极高,虽然经历了多年探索,人们期待的XR(扩展现实,是AR、VR、MR等多种技术的统称)产业的春天始终没有到来,反而裁员、解散、减产、巨额亏损持续伴随着XR领域:字节跳动旗下的虚拟现实品牌PICO进行大裁员;微软解散仅成立4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Meta的元宇宙业务每个季度仍在亏损数十亿美元。

现在XR的探索大部分都还是聚焦于硬件技术问题上,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成本难以下降,应用内容/场景的缺乏以及产品佩戴舒适度等问题让消费者的产品体验大打折扣,综合下来导致了XR技术难以大范围推广。如果要打造出消费级的产品,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未来随着XR产品成本、重量问题的解决以及技术的迭代,市场会导向提供视觉体验的XR眼镜。XR眼镜与AI眼镜最本质上的区别是是否拥有全彩光学显示模组,从技术上来说跨度非常大,但厂商可以通过AI眼镜的产品概念入手打开用户市场,然后引入XR产品概念,引导消费升级。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